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2021-10-26 19:24 来源:
七、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5、2016-2018)构建回归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第二、相比民营中小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更能缓解国有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但随着数字普惠金融不断完善,这种产权差异导致的缓解效果偏差不断缩小,在数字化程度上,数字普惠金融反而有利于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第三、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更能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本文采用的是A股上市公司数据,与研究对象“所有中小企业”存在样本选择偏差,但是本文的结论可以扩展理解。因为与上市企业相比,非上市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融资渠道更加受限,导致非上市中小企业所受的融资约束也更加严重,因此,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缓解上市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那么非上市中小企业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其融资约束的所用将会更加重要[30]。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建议一是:推动数字普惠金融进一步发展,从三个维度出发,拓宽覆盖广度、加大使用深度,更为重要的是提升数字化程度,通过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金融机构的运用,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和使用门槛,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消除“所有制歧视”,更加精准有效的满足企业需求。建议二是:平衡区域发展,在财政上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政府在注重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提高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奠定良好的金融环境。建议三是: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监管框架,平衡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和风险,严格监控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运用时可能发生的信息泄露、数字欺诈等风险,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健康且可持续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伟斌,刘可.供应链金融发展能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中小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12(3):108-118.
[2]邓可斌,曾海舰.中国企业的融资约束:特征现象与成因检验[J].经济研究,2014(2):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