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之物:人参与明末清初的辽东变局

作者:李中跃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  

人参对明末清初的辽东变局产生了社会性的影响。


(一)人参对满清文化及近现代东北文化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1. 人参是满族形成的共同经济基础之一。人参作为女真族独特而重要的物产,增进了其内部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为女真族的整合与满族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基础。

2. 人参在满清内政外交礼仪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满清政权的形象。在内政方面,皇帝常对重要大臣赏赐人参,笼络人心,成为以后的常例。这种“参赏”几乎伴随满清的始末,是清朝政治文化中颇具特色的地方。在外交中,满清在与明朝、朝鲜、蒙古的交往中,为表和善之意,馈赠人参成为特殊的国礼,以致出现“参礼”,与朝鲜十分类似[1]。不过由于入关后人参主要变成权贵富豪的内需以及产量的下降,这种“参礼”在顺治朝后有所减弱。

3. 储卖人参逐渐演化成入关后满清权贵的常见财富手段之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巨贪和珅,贪储人参高达680余两(估银27万两),还开药铺卖人参[2]。从中也可以看出,“参贿”这种肮脏的贿赂手段,也被入关后的权贵“发扬光大”了。这种储卖人参的经济方式,一直保持到现在。我曾走访一些东北满族家庭,发现不少都还藏有野山参,要么保存起来当艺术品自我把玩,或者自我医疗,或者期待高价。

4. 在民间,女真人创造了独特有趣的人参风俗文化。在对人参根茎叶等的命名方面,满族根据大小形状季节等创造了复杂形象的称呼,如称根部为“棒槌”,或“根”“货”,将肉红粗大者称为“红根”,半红半肉者称为“糙重”,空皮者称为“泡”;根据季节将初夏参曰“芽参”,开花参曰“朵子参”,秋霜参曰“黄草参”,将蒸煮参名为“罕参”以纪念努尔哈赤。入山采参又分为“放山”“相山”“搭老爷府”“排棍”“喊山”、拜祭等,挖到大参俗叫“大货”,且要拜山神和老把头。值得一提的是努尔哈赤挖参的传说,后变成满族院子立杆子祭祀的源头。这都使人参深深嵌入到东北的民间宗教信仰文化中。[3]满清崛起后,“参貂


[1]《圣仁祖皇帝实录(三)》,中华书局,1985年,第290页。蒋竹山:《人参帝国》,第234~237页。

[2]唐文基:《和珅传》,东方出版社,2009年,第159~160页。

 

[3]杨英杰:《清代满族风俗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4~298页。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