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之物:人参与明末清初的辽东变局
作者:李中跃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人参对明末清初的辽东变局产生了社会性的影响。
的必备品,对清代宫廷医学及温补派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但却对民间用药风格却造成了不良影响[1]。为此,康熙帝曾几度告诫满汉权贵不要轻服人参等补药,要养成良好的起居饮食习惯来养生,但是效果了了[2]。而过度依赖人参等补品,也成为满洲八旗身体素质整体衰退的一个原因[3]。这也为清代中后期如徐大椿等医学家革新医学理论提供了社会条件,推动温补派理论方法的完善[4]。
(二)人参采掘和近代东北生态退化的萌芽。
满清带给人参的是盛名、高价、多需,刺激了社会上下采参偷参的欲望,使人参的采挖量远超以前。但是人参生长成型不易,再生速度慢[5]。清初以来的东北人参的开发方式又非可持续模式,而是粗放掠夺式,导致了野山参该物种的锐减。虽然清廷也认识到了危险,进行息山轮采,但效果微弱,并迫使采参区东移[6]。故清代入关后,东北野山参的生长繁育进入衰退期,数量渐减。
[1]刘淑云、宋柏林:《中国满族医药》,第110~120页。蒋竹山:《人参帝国》,第148~158页。
[2]《圣仁祖皇帝实录(三)》,中华书局,1985年,第301~302页。
[3]于永敏:《满族药膳与食疗经验》,《满族研究》,1992年第2期。蒋竹山:《人参帝国》,第161~168页。闻性真:《康熙的医学与养生之道》,《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3期。
[4][清]徐大椿:《人参论》,参见徐大椿:《徐灵胎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第133页。
[5]王铁生主编:《中国人参》,第65页。
[6]宋抵、王秀华编著:《清代东北参务》,第45~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