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发展格局的内涵与路径*—对先行示范区民生幸福标杆战略定位的理论探讨

作者:谢志岿 李卓  2021-08-12 17:59  新传播    【字号:  

民生发展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和初心,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和内在要求。共建共治共享民生发展格局的主要特征有完善的民生内容体系、优良的民生服务质量、多元的服务供给主体、广泛的民生服务覆盖和高效公平的供给体系和制度机制。根据《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的意见》对民生的战略定位,结合深圳实际,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在策略路径上需要注意如下几点:民生发展的社区化、在地化,民生供给的合作化,民生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长远性、渐进性,以及民生发展的制度创新和法治保障。


(二)民生发展关系党和政权的性质宗旨

为哪些群体服务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9]“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0]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章规定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并提出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革命战争时期,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个民族、各个阶级为实现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伟大斗争是为人民追求美好的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党领导人民不断“摸着石头过河”,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探索,都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改善人民福祉为己任,始终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革命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11]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12]随着生产力发展,党对民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强,党的十七大正式把以民生发展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把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文明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更是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民生幸福标杆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1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3页。

[11]习近平:《在江西调研考察时的讲话》,2016年2月1日-3日。

[12]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