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王国中的巾帼:西方历史上的女性哲学家

作者:彭国翔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20世纪以前西方历史上有不少女性哲学家,但中文世界至今知之甚少。本文依据西方历史分期的惯例,在古典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以及近代时期这四个阶段之中,分别介绍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城的希帕提娅、中世纪英国诺威治的朱利安、17世纪英国的玛格丽特·卡文迪士以及18世纪英国的凯瑟琳·考克贲这四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哲学家,兼及其它不同时期的另外一些女性哲学家。同时,本文在最后结语部分,也提请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者留意发掘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女性哲学家,以见东西方哲学王国中人类智慧结晶之整全。


朱利安的《神圣之爱的启示》首先是一部神学著作。不过,该书也具有丰富的知识论内容。伊丽莎白·爱沃斯道特(Elizabeth N. Evasdaughter)曾经特别讨论过朱利安的知识论思想。尽管朱利安并未就知识本身进行讨论,但在她记录并阐释自己如何认识上帝的文字中,却表达了她对于知识的属性、知识的来源以及知识的限度的看法。关于知识的属性,朱利安与奥古斯丁、奥坎姆不同,她不认为真理只是存在于心灵之中而与感性无关的东西。和亚里士多德、阿奎那比较接近,她认为感觉给真实(reality)提供素材,知识是一套由各种命题构成的开放的单元,那些命题可以是哲学的,也可以是神学的。同时,知识也是一种对于那些单元所呈现各种真实的理解过程。当然,她也指出,通过耶稣是最可靠的认知过程。关于知识的来源,朱利安一方面认为真理的来源是教会,这显然是她的信仰认同所决定的。同时,她也特别指出,知识的来源在于理性。无论是奥古斯丁还是阿奎那的圣经诠释技巧,在她那里得到了娴熟的运用。其中,分析和论证的理性之光分外闪耀。关于知识的限度,朱利安认为源于人性的缺陷。她毕竟是一位隐修女,在无限的神性之光的映射下,人性是有限而远非完美的。也正是因此,人类所能掌握的知识,较之上帝的启示来说,永远存在着限制。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