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王国中的巾帼:西方历史上的女性哲学家

作者:彭国翔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20世纪以前西方历史上有不少女性哲学家,但中文世界至今知之甚少。本文依据西方历史分期的惯例,在古典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以及近代时期这四个阶段之中,分别介绍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城的希帕提娅、中世纪英国诺威治的朱利安、17世纪英国的玛格丽特·卡文迪士以及18世纪英国的凯瑟琳·考克贲这四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哲学家,兼及其它不同时期的另外一些女性哲学家。同时,本文在最后结语部分,也提请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者留意发掘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女性哲学家,以见东西方哲学王国中人类智慧结晶之整全。


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玛格丽特·卡文迪士

如果说西方中世纪的女哲学家大都有鲜明的宗教背景,那么,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女哲学家无论身世还是经历,则异彩纷呈,不再限于神学的范围。这一时期的女哲学家们灿若群星,总体上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出身阶层多样。虽然多数出身上层贵族,但也有出身平民且身处逆境者。前者如玛格丽特·卡文迪士(Margaret Lucas Cavendish,1623~1673)出身英国贵族家庭,曾作为玛丽亚女王(Henrietta Maria of France,1609~1669,英王查理一世的妻子)的随员流亡法国,并成为卡文迪士公爵(William Cavendish,1592~1676)的第二任妻子;而克里斯蒂娜(Kristina Wasa,1626~1689)作为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Gustav II Adolf,1594~1632)的唯一合法继承人,于1632~1654年间担任瑞典女王。后者如玛丽·沃思通克拉芙特(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从小即亲历了父亲继承财产后因屡屡投机失败而酗酒、家暴和颠沛流离的生活。其次,有些并未接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凭借自学成为自身所处时代的知识人和思想家。其中,包括英国的安妮·康薇(Anne Conway,1631~1679)[13]、凯瑟琳·考克贲(Catharine Trotter Cockburn,1679~1749)等人。第三,多才多艺,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例如,安妮·康薇除了哲学和数学之外,还学习了希腊文、希伯来文、拉丁文和法文;玛丽·沃思通克拉芙特不但著作涉及政治、社会和教育哲学,也是一位诗人、小说家和自传作家,还翻译了道德哲学和宗教哲学方面的著作;而荷兰的安娜·舒曼(Anna Maria van Schurman,1607~1678)作为当时欧洲最博学的女性之一,不仅是画家、诗人、雕刻师,还通晓15种语言,在音乐、艺术、文学(当然还有哲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成为荷兰大学就读的第一位女性。第四,讨论的问题新颖前卫,如身为瑞典女王的克里斯蒂娜,当时甚至探讨了女同性恋拒绝异性婚姻这样的问题,成为现代女性主义和女权运动的先驱人物,乃至于她自己的性取向也成为后来研究者争论不已的话题。第五,也是特别值得留意的一点,这些女性哲学家与当时思想界的男性哲学家彼此之间交往密切。或者更为准确地说,讨论当时的思想界、哲学界,如果她们缺席的话,我们看到的将是相当不完整的画面。克里斯蒂娜与当时的很多男性哲学家都有交往,并津津乐道笛卡尔的哲学,她曾邀请笛卡尔(1596~1650)到斯德哥尔摩,结果笛卡尔大概过于兴奋,不顾克里斯蒂娜的提醒,没有等到较为温暖的春夏季,在十月就到了斯德哥尔摩,并每天早上五点就到图书馆和克里斯蒂娜讨论哲学,结果于次年二月染上肺炎并不幸十天后病逝。这一故事,已经不再鲜为人知。其他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13]关于安妮·康薇的生平和思想,可以参考Sarah Hutton于2004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安妮·康薇:一位女性哲学家》(Anne Conway: A Woman Philosopher)。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