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瞄准的技术路径:逻辑、困境及对策*—以“核对信息系统”为例

作者:廖爱娣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经过40多年发展,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瞄偏现象依旧存在。在信息化时代,技术路径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技术瞄准的数目管理、流水线操作、风险控制优先的运行逻辑可以提高救助精准度,减少“人情保”“关系保”,为工作人员保驾护航。但是,技术路径具有两面性,在救助瞄准的价值导向上容易出现技术至上的趋势,程式化的流程容易降低救助瞄准效率,与此同时数据大量聚集与信息风险并存,可以构建“以价值理性为导向+以瞄准效率为核心+以信息安全为保障”的三维应对之策。


(二)以瞄准效率为核心,实现即时救助

救助瞄准的“高效”与“程式化”运行的悖论其本质是政府服务“供不应求”所导致的低效率。何名为“社会救助”而非“政府救助”,此乃救助主体多元化之表现,然现如今政府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救助,其他社会组织无立足之地,可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以最低成本运行救助制度来满足救助群体的最优化需求[23]。一方面,推动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以厘清各项社会救助服务性质的边界为前提,实现“政府单方供给”向“社会协同治理”的转变[24]。单一主体进行服务供给最直接的弊端则是工作人员不足,技术路径周期较长与之有着直接的关系。可借鉴浙江省嘉兴市的经验,引入社会工作者承担家境调查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全程可视化、留痕化操作,在提升调查手段专业性的同时也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压力。另一方面,简约化办事流程及纸质证明材料,实现一证办理、一窗协同办理,更改“公示”方式,采用“申请即公示”的方式大大缩短审核周期,对临时救助开辟绿色快捷通道,做到及时救助。


[23]马媛:《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救助制度的价值取向》,《宁夏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24]胡思洋:《协同治理:社会救助制度低效运行的治理路径》,《社会保障研究》,2014年第3期。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