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瞄准的技术路径:逻辑、困境及对策*—以“核对信息系统”为例

作者:廖爱娣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经过40多年发展,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瞄偏现象依旧存在。在信息化时代,技术路径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技术瞄准的数目管理、流水线操作、风险控制优先的运行逻辑可以提高救助精准度,减少“人情保”“关系保”,为工作人员保驾护航。但是,技术路径具有两面性,在救助瞄准的价值导向上容易出现技术至上的趋势,程式化的流程容易降低救助瞄准效率,与此同时数据大量聚集与信息风险并存,可以构建“以价值理性为导向+以瞄准效率为核心+以信息安全为保障”的三维应对之策。

通过“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案例的展演为社会救助瞄准的技术路径提供了一条实践路径,可以充分利用数目管理、流水线操作、风险控制优先的技术逻辑来提高救助瞄准的精准度,减少“人情保”“关系保”,为工作人员保驾护航。但须谨慎处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高效”与“程式化”“数据开发”与“信息安全”所形成的三大悖论性冲突,可以坚持以价值理性为导向,保障以人为本的技术瞄准初衷,以救助瞄准效率为核心,实现即时救助,以信息安全为保障,捍卫救助对象隐私权利。对社会救助瞄准的技术路径进行分析,并非要推崇技术决定论,只是想让技术更好地、人文地、有温度地为人类服务。社会救助瞄准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政策的执行者、政策的目标群体同时嵌入在特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网络之中,不可避免的受组织,精英俘获、社群伦理、政治过程、文化结果等因素的影响[29],技术路径需要与之相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本文仅从技术路径的角度进行论述,单一视角分析是本文的遗憾,暂且抛砖引玉。


[29]韩华为:《农村低保户瞄准中的偏误和精英俘获—基于社区瞄准机制的分析》,《经济学动态》,2018年第2期;王雨磊:《技术何以失准?—国家精准扶贫与基层施政伦理》,《政治学研究》,2017年第5期;李棉管:《技术难题、政治过程与文化结果—“瞄准偏差”的三种研究视角及其对中国“精准扶贫”的启示》,《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1期;孙远太:《社会救助运行机制的功能障碍与改进路径》,《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10期。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