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瞄准的技术路径:逻辑、困境及对策*—以“核对信息系统”为例

作者:廖爱娣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经过40多年发展,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瞄偏现象依旧存在。在信息化时代,技术路径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技术瞄准的数目管理、流水线操作、风险控制优先的运行逻辑可以提高救助精准度,减少“人情保”“关系保”,为工作人员保驾护航。但是,技术路径具有两面性,在救助瞄准的价值导向上容易出现技术至上的趋势,程式化的流程容易降低救助瞄准效率,与此同时数据大量聚集与信息风险并存,可以构建“以价值理性为导向+以瞄准效率为核心+以信息安全为保障”的三维应对之策。


二、“核对信息系统”中的技术逻辑

核对信息系统是以民政部牵头,联合公安、人社、工商、银行等部门对救助对象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全部家庭可支配收入以及车辆、房屋、现金等家庭财产进行核查的一种方式。通过调研发现核对信息系统蕴含的技术逻辑至少具有三点优势:第一,提高了救助精准度;第二,减少了人情保、关系保;第三,为工作人员保驾护航。

(一)通过数目管理提高了救助精准度

image.png

王雨磊认为通过数字信息在地化、系统化、逻辑化,国家可以改善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实现社会治理的合理化[14]。核对信息系统中的技术逻辑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对数目的管理,其核心是可计算性,各方面都可以通过如实计算进行理性决策。以往主要是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群众评议以及救助对象的自述来判断其家庭经济状况,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偏差性。目前,核对信息系统与其他部门进行数据对接,各省部门对接数目有所不同(如表1),但基本可以查询车辆、商品房、公积金、社会保险、营业执照、个人所得税等信息,并通过数据指标设置将各项社会救助申请要求进行具体的操作化。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该地核对信息系统中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者及家庭成员在生活用机动车辆(家庭成员生活用机动车辆<1)、房产(家庭成员名下房产<2)、月收入(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796元)、存款(家庭成员人均存款<38208元,796元/月/人*12月*4年)等方面均有具体的指标数值范围。具体、客观的数据具有更好的说服力,且通过新申请对象100%核查,在保人员100%覆盖,年度100%复核的方式实行动态监测管理,使信息更加的全面与准确。此外,通过预警率、检出率、复核率的计算来追求社会救助瞄准的效率,其可计算性、可判定性和可控性进一步提高了救助精准度,较好的避免了“开宝马领低保”的情况。


[14]王雨磊:《数字下乡: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技术治理》,《社会学研究》,2016年第6期。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