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早期华工出国史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李中跃  2021-09-15 14:37  新传播    【字号:  

近代早期华工出国史中存在3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经过比较研究可知,协助东印度公司诱招华工的“悌官”或“铁官”,英文名实则“Tikoo”=“Tiquo”=“Terqua”,中文名为胡始明,乃槟榔屿粤籍华人领袖;林则徐查办的拐案,实则另有别情;最早的苦力贸易基地,应该是澳门,要早于厦门。


一、槟榔屿甲必丹铁官考

178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占领槟榔屿(或称庇能, Penang)以来,实行“华人甲必丹”(Captain China,或者 the Kapitan of China)制度,对华人进行管控。在开发槟榔屿的过程中,第一任英人总督莱特对于勤劳吃苦、“从事各种不同行业”的华人很感兴趣,决定从中国招引技术华工开发槟榔屿,开启英国主导下东南亚—中国苦力贸易的序幕。但是一来近代早期槟榔屿的自然社会环境较差。二来当时槟城还存在着奴隶制,有不少华工沦为奴隶。 [1](P2)[2](P44-46)被诱招的华工并不一定发家致富。英国殖民者招引华工开发槟榔屿,成为之后英属槟榔屿的重要政策。 [3](P124)

为了方便诱招苦力,英属槟榔屿当局便通过在广东活动多年、走私经验丰富的老牌殖民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据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的档案书信资料来看,自1785年以来,英属槟榔屿“每年都要收到公司驻广州商馆经手招雇,并用公司船只装运的中国工匠和工人”。至1800年,槟榔屿就已出现公开拍卖华工的市场,一名一年的苦力价格约为30元西班牙银元,刺激了苦力贸易的增长。 [4](P22)当时东印度公司私招华工,是触犯清朝法律的。为了避免清政府警觉,英国殖民者特意挑选葡萄牙殖民者控制的澳门作为苦力买卖基地。1804年,槟城副总督法哈库奇(R.T.Farquhar)策划利用华人甲必丹“Tiqua”或“Tiquo”回乡广东省亲之际,“希望他能刺激同乡前往槟榔屿”,协助东印度公司到广州诱招苦力,扩大广州一带向槟榔屿的苦力移民。此举获得了成功。 [5]1805年,英国当局在槟榔屿和澳门马上设立招工机构,专门输送华工,1805—1815年,平均每年有500—1000名苦力从澳门被贩卖至槟城。 [6](P62)这些华工是以契约华工的身份被贩卖到槟城做苦力的,而法哈库奇的信件则证明了这一点。 [7](P15-17)[8-9]“Tiqua”回国考察和招引华工的经验,推动了英属槟榔屿的苦力贸易。 [10](P14)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