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早期华工出国史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李中跃  2021-09-15 14:37  新传播    【字号:  

近代早期华工出国史中存在3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经过比较研究可知,协助东印度公司诱招华工的“悌官”或“铁官”,英文名实则“Tikoo”=“Tiquo”=“Terqua”,中文名为胡始明,乃槟榔屿粤籍华人领袖;林则徐查办的拐案,实则另有别情;最早的苦力贸易基地,应该是澳门,要早于厦门。


“拐犯”或“拐贩”为拐卖人口罪名,属于清代“略人略卖人”的律例范畴。《大清律例》规定:“凡设方略而诱取良人为奴婢,及略卖良人为奴婢者,不分首从未卖,杖一百徙三年;因诱卖不从而伤被略人者绞监候,杀人者斩。”[32](P352-355)清政府对于拐卖人口采取的是严刑峻法。一旦张亚盛五人被定为“拐贩”,下场是很惨的。但没有证据证明他们强略孩童,或将被略人当做自己的奴婢,成为自己的私有物,或者卖给别人为奴婢。现实不过是过度剥削而已。除打人致死的潘义德外,其余按照一般的量刑标准,可罚钱鞭笞或杖刑,若是将其流放烟瘴地区三年,甚至施以绞刑或斩刑,则未免有些过重,不过对慑刹人口拐卖却有积极作用。

另外细查此案,所谓的“鬼子栏干”,听起来很吓人,实际上是清代服装镶滚刺绣技巧。清季满族小说家文康,在其代表作《儿女英雄传》的第三十回,曾偶然提及过这种服装技艺。文康于第三十回描述安龙媒娶了张金凤和十三妹何玉凤之后,春风得意,心浮气躁,有一日趁老爹安学海不在的时候,“带一顶片金边儿沿鬼子栏干的宝蓝满平金的帽头儿,脑袋后头搭拉着大长的红穗子。凡是这些过于华靡的服饰,都是安老爷平日不准穿戴的。”[33](P361)[5]从中可以看出,“鬼子栏干”技艺,一般用之于帽子等奢华服饰之上,销售对象主要是官宦人家和富家大户。粤人之所以大行“鬼子栏干”,乃是因为这类的高档服饰,流行于官商大户洋人,价格高,利润厚。这跟“卖猪仔”相差太远。


[5]第三十回《开菊宴双美激新郎,聆兰言一心攻旧业》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