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抑或渎神:欧文·戈夫曼的世俗宗教观论析

作者:王晴锋  2021-09-15 14:41  新传播    【字号:  

欧文·戈夫曼的世俗宗教观主要体现于他对互动仪式的阐述,人际仪式是互动秩序及其神圣性的根源。个体在世俗仪式的关照下被敬若神明,他们是现代社会的神圣客体,在日常互动中受到尊重、供奉并竭力维护其脸面。个体主义观念下的现代人扮演着双重角色:他们既是自己的偶像,又是自己的牧师。然而,世俗性的人际仪式亦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其结果是导致神圣性的退化,这些因素包括面对面互动系统的权宜性和偶然性、情境的异质性、作为人的自私本性、自我的情境性以及商业化的侵蚀等。互动仪式也可能是工具性的,戈夫曼由此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个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性。

[摘要]欧文·戈夫曼的世俗宗教观主要体现于他对互动仪式的阐述,人际仪式是互动秩序及其神圣性的根源。个体在世俗仪式的关照下被敬若神明,他们是现代社会的神圣客体,在日常互动中受到尊重、供奉并竭力维护其脸面。个体主义观念下的现代人扮演着双重角色:他们既是自己的偶像,又是自己的牧师。然而,世俗性的人际仪式亦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其结果是导致神圣性的退化,这些因素包括面对面互动系统的权宜性和偶然性、情境的异质性、作为人的自私本性、自我的情境性以及商业化的侵蚀等。互动仪式也可能是工具性的,戈夫曼由此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个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性。

[关键词]欧文·戈夫曼 世俗宗教 人际互动 互动仪式 互动秩序

[中图分类号] B08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3575(2020)04-0065-10

很多研究者忽视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思想中的道德和宗教主题。虽然戈夫曼没有直接以宗教作为阐述对象,但是作为社会学家,他同样关注“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这一传统的社会学命题。戈夫曼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是从微观互动系统的层面探讨社会学的经典之问。在他看来,面对面互动过程中的人际礼仪对于维系互动秩序起着关键性作用。西方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埃米尔·迪尔凯姆(Émile Durkheim)将社会视为神圣物,认为人们在宗教仪式中崇拜的是社会本身,并赋予社会以神性的人格化身;而戈夫曼则在日益个体化、商品化的现代世界里从个体身上重新发现了这种神圣性,它使每一个人成为互动仪式的崇拜对象。因此,戈夫曼关于互动仪式(作为一种世俗宗教)的阐述可被视为他对宗教社会学的贡献。但戈夫曼的社会学并非单向度的,进一步的解读可以发现,他无意主张一种新的个体拜物教,更无意成为某种新的理论流派的教主。本文试图探讨的实质性问题是:戈夫曼究竟是世俗宗教之先驱,抑或是真正的弑神者?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戈夫曼关于面对面互动的理论体系。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