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模式:世界潮流与中国特色—改革开放40年深圳现代化发展成就的理论阐释

作者:谢志岿  李卓  2019-12-03 15:30  新传播    【字号:  

深圳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政府引领、市场竞争与社会力量参与“三个引擎”共同驱动下,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成功的发展实践,被冠之以“深圳模式”。深圳的现代化发展,符合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现代宏微观经济学所界定的经济发展规律,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同时蕴含着浓厚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与拉美等后发现代化国家相比,深圳模式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保持了经济高速发展,成功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同时又避免分利联盟左右公共利益,维持了社会总体稳定。这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这是深圳模式对现代化发展的最大贡献。

文化特质和服务文化理念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深圳政府部门如何在实现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发现,深圳的发展成就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三个引擎”共同驱动的结果。可以说,市场经济体制是深圳经济腾飞的核心机制,政府因势利导不断制度创新是实现这一成功的重要保证,各个市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禀赋艰苦创业的执着,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深圳无疑已经具备了道格拉斯·诺思所言的“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和亨廷顿提出的“有效的统治”的特征。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界定产权,并为产权提供制度保障等激励机制,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形成民营经济比例较高的经济格局;通过市场杠杆和科学规划的引导,成功实现由加工出口贸易到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通过契约精神和城市文化的培育、制度法规的制定完善,为深圳经济社会营造了鼓励创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社会环境。

回顾深圳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离不开各项制度创新。从经济特区的创立,到各类产权保护制度和法治环境的形成,到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都与改革开放的制度创制有关。这赋予了深圳经济发展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就是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央通过为深圳提供宽松政策环境的支持,使得深圳获得了内地其他省市发展所不具有的制度环境,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社会各种活力和创新动力竞相迸发,新的想法可以快速落地实践,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实践。有为但有限的政府管理,是深圳模式的一大特色。

深圳的崛起源于一个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国际贸易体系逐步建立,深圳积极主动切入国际分工体系。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苏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中国的发展符合世界的需要,一个发展的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远比一个落后的中国要大。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廉价的近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资源,为中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发达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空间。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香港一水之隔的地理优势,为深圳承接劳动密集型以及部分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奠定了先天优势。深圳对于国际环境的判断与历史发展机遇的把握是其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发展动力和发展结果上来看,创新型驱动是深圳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及深圳社会有意识引导的重要方向。目前,在适当的政策引导和创新驱动下,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而且,与一些现代化国家的发展不同,深圳在发展过程中,成功避开了奥尔森所描述的分利联盟1。尽管深圳经济总量很大,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云集,但是这些企业并未形成利益联盟来对公众以及政府机构施加影响,从而谋求个人的私利,也由此避免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政治格局为利益集团所左右而引发的乱象。由于有效的治理、充分的民众动员、共建共治共享体制的建立,也避免了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移民社会所具备的契约精神和法治理念,使得深圳人形成了较强的公共精神,深圳的志愿服务精神远近闻名,被称为“志愿者之城”;市民积极参与各项公共领域,成为深圳社会真正的主人,在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主体作用。

从对深圳发展原因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深圳的成功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政府管理创新和社会文化创新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创新是深圳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深圳经济上的成功,符合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现代宏微观经济学的


1.曼库尔·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涨与社会僵化》,商务印书馆,1993年。

编辑:实习生何露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