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模式:世界潮流与中国特色—改革开放40年深圳现代化发展成就的理论阐释

作者:谢志岿  李卓  2019-12-03 15:30  新传播    【字号:  

深圳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政府引领、市场竞争与社会力量参与“三个引擎”共同驱动下,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成功的发展实践,被冠之以“深圳模式”。深圳的现代化发展,符合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现代宏微观经济学所界定的经济发展规律,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同时蕴含着浓厚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与拉美等后发现代化国家相比,深圳模式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保持了经济高速发展,成功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同时又避免分利联盟左右公共利益,维持了社会总体稳定。这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这是深圳模式对现代化发展的最大贡献。

海外其他国家人口的流入,深圳人口逐渐多元化,形成了文化的色拉盘,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够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1,各种文化群体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因此“来了就是深圳人”,一句话道出了深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博大情怀,也降低了外来人口在深圳就业、创业的心理门槛,这对吸引资金、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深圳城市建设的主体是外来流动人口,而那些离开家乡到深圳创业和工作的移民,大都怀抱梦想,富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不远千里,离开家乡来深圳打拼,陌生的地域、陌生的环境造就了这些人敢打敢拼、吃苦耐劳的精神,唯有如此,才可能生存下去。他们不满足于原生活地区的生活,具有追求新的生活的激情和梦想,也更愿意为了生存而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些流动到深圳的“淘金者”要比普通的劳动力更具开拓精神,这为他们在深圳干事创业塑造了优质的个人品质。创新精神是深圳移民文化的另一个特质,也是深圳经济社会得以发展的精神和灵魂,上一节对此已经进行了讨论,在此不再赘述。

包容、进取、重视诚信和契约精神的城市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力量,与降低营商成本、产权保护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力量共同为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便利的条件。由于没有占垄断地位的社会圈子和地域文化,没有排外的社会气质,重产品、重能力、重契约而不是重社会关系,使得市场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率。这也是国内许多企业成立在外地但最终选择将公司总部设立在深圳的原因之一。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为深圳吸引世界各地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市场、顾客与服务文化

率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进行探索,是深圳经济特区对国家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使命和贡献2。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内地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公有制企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深圳的改革开放正是在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通过赋予一定区域的国土实行“例外主义”,探索发展商品经济的路子3。市场和计划是配置资源的两种不同的手段,且配置资源的效率也不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意志对资源的配置影响较大,因此,“找市长”是计划经济体制和关系社会中,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宝。但是,在市场经济中,当市场供需关系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时,企业的生存发展则更需“找市场”。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机制,并通过这一机制配置资源,是深圳经济保持活力的重要制度基础。

企业赢得市场的两个基本手段即产品质量和价格,但是,随着科技创新的扩散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价格逐步接近时,企业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其内涵也更加丰富,不同企业间也难以完全复制和趋同。服务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在市场经济中,服务文化是深圳城市文化特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另一


1.马敏、谢志岿:《移民社会与深圳城市文化特质》,《特区实践与理论》,2017年第3期。   2.方映灵:《深圳经济特区发展体制改革初探》,《改革开放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庆出版社,2018年,第173~180页。   3.Mary Ann O'Donnell, Winnie Wong and Jonathan Bach,Learning from Shenzhen:China's Post-Mao Experimentfrom Special Zone to Model Cit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编辑:实习生何露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