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模式:世界潮流与中国特色—改革开放40年深圳现代化发展成就的理论阐释

作者:谢志岿  李卓  2019-12-03 15:30  新传播    【字号:  

深圳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政府引领、市场竞争与社会力量参与“三个引擎”共同驱动下,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成功的发展实践,被冠之以“深圳模式”。深圳的现代化发展,符合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现代宏微观经济学所界定的经济发展规律,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同时蕴含着浓厚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与拉美等后发现代化国家相比,深圳模式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保持了经济高速发展,成功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同时又避免分利联盟左右公共利益,维持了社会总体稳定。这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这是深圳模式对现代化发展的最大贡献。

2016年同比2015年增长11.4%1,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这得益于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和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也得益于深圳市委市政府积极作为,不断优化政府公共职能,对劳动、资本以及知识等产权的保护,通过制度保障投入者获得合理的回报,激发了各类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涌流,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动。

产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意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对自身所有要素的占有、使用、支配和收益等权益。合理的产权保护制度可以有效激发产权所有者的积极性。诺思等认为,“应当设计某种机制使社会收益率和私人收益率近乎相等”,否则,“如果私人成本超过了私人受益,个人通常不会愿意去从事活动”2。

产权保护一直是深圳市制定经济政策中的重要部分。目前,深圳各类要素市场的法规体系已比较健全,有效维护了各类要素市场的正常运行。无论是劳动、资本还是土地,凡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要素合法经营、诚信劳动都会获得与其投入相对应的收益。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例,当中国内地的绝大部分地区还在吃“大锅饭”的时候,深圳已经开始鼓励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劳动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实现致富。深圳从制度层面不断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983年8月26日,颁布《深圳市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办法》,以政府规章的形式打破固定工制,实行劳资双方双向选择,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劳动用工制度,首开劳动力商品化先河,激发劳动者活力;1986年,在全市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对企业干部职工实行合同化管理,进一步确立了劳动者择业自主权和企业的用人自主权;1994年8月,颁布《深圳经济特区劳动合同条例》,劳动合同制成为深圳企业最主要的用工形式。一系列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不断优化了劳动者的收益结构,极大地刺激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深圳市委市政府在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上注重保障多数人利益,构建相对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这也是为什么能够吸引大量劳动力由全国各地涌入深圳的原因之一,给予劳动者与其劳动投入成比例、远高于内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工资,在一定时间内为深圳创造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有利条件,这也促进了深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

深圳较早开展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在国内较早着手进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建立“国有资产委员会—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新体制,实现了政企分离。同时,积极探索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了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地位,首创国有出资人制度,实现了资产所有者职能与公共管理职能的分离3;同时,重视培育民营企业,对外来投资者的利益予以保护。近年来,深圳市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通过设立深圳证券期货纠纷调解中心,积极探索投资者权益救济新渠道;重点打击社会影响恶劣的非法证券活动;推动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维护投资者知情权、参与权与市场信心等措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深圳证监局大力推动上市公司完善投资者回报机制,及时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组织对辖区上市公司的章程逐家进行审阅,对公司章程未明确现金分


1.深圳市统计局:《深圳统计年鉴2017》,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年,第5页。  2.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5~6页。  3.乐正主编:《深圳之路》,第22页。

编辑:实习生何露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