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所有制将往何处去:基于一个理论假设的思考

作者:罗玉辉 王欣欣  2021-08-12 17:56  新传播    【字号: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在改革开放后形成了“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承包经营制”,这项制度在“土地确权”“土地流转”的政策配套下,为中国发展规模农业、现代农业打开了通道。但是,中国农村经济在城市化进程的外在影响和土地流转的内生变革中,使得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与之对应的农村集体的概念也将发生改变,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理论性假设,在“大集体”向“小集体”动态演进过程中,集体所有制的公有制性质可能会不断地演进为私有制,从之前保障公平的作用演变成为极少数人的私人财产。虽然,这仅是一个假设,但我们应本着理论研究的前瞻性、探究性,对集体所有制的未来走向保持高度关注,适时进行政策调整,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农村人口减少是大势所趋,在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农村人口将加速流向城市,按照目前的政策,农村土地确权,确的是农民享有集体赋予的家庭承包经营权,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则农民家庭流向城市后,集体有权利收回其赋予本集体内成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将这些收回的土地由本集体组织统一管理,或者平均分配到集体内部成员。在农村的这种土地制度安排下,未来50年或者100年后,或者更长时间,留守在农村的人口将享有集体赋予的大量土地,这些土地的收益仍将由集体内部成员按照“家庭承包经营制”来分享土地收益权(自营收益+流转租金)。那么,我们设想是否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在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有些农村的生产小队、生产村等小集体的消亡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集体的土地怎么办?是并入到更大的乡(镇)集体?

此处,我们进行这样的一种假设:在农村人口动态减少的过程中,可能在未来50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将出现农村人口减少至1亿人,每人享有的耕地约为20亩,一户家庭可能拥有100亩左右的农场,那么在未来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这个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是一个合理的度,符合我们应对世界规模农业竞争的发展需要。

image.png

基于学理探究的角度思考,将这个假设更极端化一些,未来农村人口仍在不断减少,减少至1000万人,100万人,……,1万人,则这些单体农民所“承包经营”的土地分别增加至1000亩,10000亩,……,18万亩。[14]在这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中,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从保障广大农民享有土地、公平用地的初衷演变为极少数人拥有大量土地、享有巨量土地带来的庞大经济收益,且在政策尚未配套和完善的情况下,这些极少数人可能是一些违法分子及带有投机性质的土地资本家。若是这样,集体所有制在这个演变过程中,逐渐从公有制演变为私有制,从保障大多数人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演变为极少数人垄断工具、带来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结局,那么未来我们的社会可能无法实现和谐稳定发展。


[14]我国近20年来农村人口发展速度基本一致,人口发展过程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斜率基本保持不变,近似直线状延伸,可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20年来农村人口数据,以年份为自变量,以农村人口数量为因变量,建立模型1:Y=a+bX,通过线性回归预测农村人口发展趋势。得到回归方程Y=-1365.314X+2811556.99。经过计算得出,到2051年左右时,农村人口将减少至1亿人,到2058年左右时,农村人口将减少至1000万人。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