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评关于《21世纪资本论》的争论*

作者:舒丽娟 黄晓野  2021-08-12 17:59  新传播    【字号:  

围绕数据与政策建议,西方学界就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代表著作《21世纪资本论》展开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论。左翼学者认为皮凯蒂的数据真实而细致地勾勒了资本演变的历史趋势。右翼学者指出皮凯蒂数据采集和处理存在技术性问题。左翼学者将公平概念限定于经济层面,正确指出资本税消除社会不平等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忽视了资本税挫伤个人经济激励而导致经济持续衰弱的可能性。右翼学者并不否认公平的重要性,只是要求以保障个人权益为出发点,认为拓展公平的意涵是促进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出路。反思这场争论,并理解争论背后左、右翼学者在经济思想方法论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层面上的区别,有助于深入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于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左翼学者轻易把市场失灵作为理论前提,却忽视了现有市场的不良后果,是政府之前不当干预扰乱市场秩序所致的可能性。不容忽视,自从新古典经济学开辟了经济学自然科学化的新思路,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致力于应用物理与数学的分析范式,寻求经济增长的科学道路。尤其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刺激复苏经济卓见成效以来,经济学更加沉醉于数理模型的建构。这一研究体系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应的国家顶层设计政策陆续出台并得到贯彻。但数学语言使得主流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失去了现实生活中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依据。《21世纪资本论》的历史数据就无法描绘出财富产生与衰退的全景构图,理论建构也无关财富、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分析[18]。基于宏观和中观的数据统计无法将理论框架延伸及微观层面,这使得皮凯蒂的政策建议关注事后结果,而不是国家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说,正是这种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使得国家政策干预过度,扰乱了市场秩序,并因此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比如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19],2008年的经济危机等[20],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和“99%占领华尔街”事件,现今讨论的两极分化加剧也不例外。我们应当注意到《21世纪资本论》引发的轰动效应不是偶然。该书英文版的发行时间距离2008年金融危机时隔短短六年,美国政府货币量化宽松的政策与金融空转的机制,再加之特殊利益集团的特权,极大可能共同加快了不平等恶化的速度,社会不平等其实是最近一次金融危机的后续效应。这种种不利因素要么是政府干预过度,抑或是政府不作为形成的。  


[18]Gates, Bill, Why Inequality Matters.,2014-10-13.

[19]参见[美]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谢华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20]参见吴易风、王晗霞:《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国家干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论争》,《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年第4期。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