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自信与话语权构建*

作者:王庆林 亢升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当前对中国模式探索的话语权更多掌握在国外学者手中,这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学界深受海外冲击—回应模式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现代化道路的因素信心不足。这种模式缺乏从中国自身出发认识现代化道路的起点,给当前中国道路自信设置了认知障碍。因此,追溯冲击—回应模式对道路自信话语的历史影响,理解中国道路与西方及传统两对关系,重新认识中国是构建中国道路话语权的关键。


三、破除冲击—回应模式,重新认识中国

第一,“重新认识中国”并不是要完全从中国自身出发,更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重新认识西方以及西方与中国的关系。因为,正是我们对西方认识发生了偏差,所以才要重新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自身认识主体性的沦丧及话语权的失落,固然有双方实力的对比,更源自我们自身理解世界方式的改变。这是近代认识中国的一个特征,无论你愿意与否,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生活世界的意义与价值似乎只能通过西方的认识框架才能获得自我表述,西方由外在生成我们的内在组成。当自我变成他人,对自己的认知就需要他人的参考。我们无法跳出世界历史的语境,以本质主义的方式构建一个自我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如果无法察觉这个前提,所有的反思只是在西方中心论框架下的重复和纠缠,“重新认识中国”要以一个不亢不卑的姿态认识西方。晚清以来,中国对西方的态度从漠视、抗拒、接纳、拥抱、崇拜到自信,这一复杂的心理历程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通往现代化道路上的探索、迷茫到自信。通过自我批判与否定,向西方学习与模仿,在这个过程中,以他人代替本我的悖论式本末倒置,丧失了主体性。因此,“重新认识中国”问题不在于西方,而在于我们自己认识到与西方互动的错误。尽管西方现代化道路充满着全球化扩张,但它就在那里,按照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发展与演变,本身并无对错好坏之分,关键还是我们在学习中丧失了自我。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