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自信与话语权构建*

作者:王庆林 亢升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当前对中国模式探索的话语权更多掌握在国外学者手中,这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学界深受海外冲击—回应模式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现代化道路的因素信心不足。这种模式缺乏从中国自身出发认识现代化道路的起点,给当前中国道路自信设置了认知障碍。因此,追溯冲击—回应模式对道路自信话语的历史影响,理解中国道路与西方及传统两对关系,重新认识中国是构建中国道路话语权的关键。


近代以来,最大的不自信还不是来自文化,而是对道路的不自信。近代国势虽已跌入积贫积弱的状态,但文化状况并不能与经济政治简单比附,而是各有千秋。在道路选择不停试错、选择过程中,中国人的思想经历了历史上最为剧烈的变动,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一个先进外来文明即所谓的西方文明的进入,并构成了对中国传统的强烈冲击。因此,在中国讨论现代化道路,就必须处理好与西方的关系,不谈中西关系,便无法面对中国现代化的选择。与此同时,不讨论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也无法实现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要处理两个关系,中西关系和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严复的“西学第一”到五四新文化运动,都是在处理这两对关系的复杂矛盾中选择前行,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融合了西方及传统的优点。中西文明的融合,绝不是两种文明的简单融合,更不是把西方文明照搬到中国来。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明的继承与更新,也是对外来现代化精华的采纳与再创造。

综上所述,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学习近代以来的历史,正确认识中国与传统及西方的两对关系,从思想和理论上彻底走出“西方中心论”史观的误区,清醒认识在这种思想观和历史观支配下所形成的长期以来对中华文明的藐视与轻描淡写,深刻反省我们对自己伟大文明的漫不经心或冷嘲热讽甚至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态度,克服冲击—回应认识论,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规律研究现代化道路,这是当代道路自信构建深刻的历史原因。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四个自信”为我们构建道路话语权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学者要增强学术研究的自觉,在中国发现历史,构建道路话语权,坚定道路自信。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