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产业链联动方式推动疫情冲击下的制造业复工复产
作者:徐可 2021-09-15 14:37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疫情造成了实体经济的停滞性危机,这不同于需求不足的市场危机和信贷扩张的金融危机,需要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进行补救。中国率先复工复产为制造业争取到宝贵的时间窗口,为此应抓紧调整、修补、加固产业链:采取产业管制政策以配给资源并维持开工规模,利用“新基建”的政策机遇培植新兴产业链,以产城联动方式增强经济韧性与抗冲击能力,以“产业小镇”补足产业链断点并构建产业生态,以疫情防治国际合作推进与日韩和其他“关键小国”的产能合作,多方统筹施策,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恢复运转。
三、以“新基建”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直到现在许多经济学家还在争论“保六”还是“保五”,而在当前紧迫而多变的不确定形势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应从GDP增长率转向“稳生产”,为社会经济各种要素的应急反应和相互调适争取时间,进而“稳就业”“稳民生”“稳预期”。因此,当下的宏观调控应放弃“数量目标”,围绕产业链不同的特征“分类施策”。
一是围绕“抗疫产品”扩张产业链。目前美国纽约州已经订购我国2万台呼吸机,马萨诸塞州订购170万只KN95中国标准的口罩。因此应利用国内外集中性的巨量需求,扩张“抗疫产业链”,包括口罩、防护用品、测温枪、检测试剂、疫苗,抗疫药品等等。例如生产聚丙烯的燕山石化,半个月就形成了口罩生产线[9]。因此,应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办公室统筹计划国内需求,由国家国际合作发展署统筹计划国外需求,根据防疫形势变化,按照预期订单生产,尽量避免产能过剩。
当前不仅要强化抗疫物资生产线,还要加强产业链的联动与辐射效应,尤其是围绕健康产业与医药研发与生产,补上我国医药健康产业体系的供给侧短板。2019年9月国务院在《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中围绕健康产业提出“科技创新”“集聚发展”“人才提升”“营商环境”“综合监管”等多项重大工程,这实际上是对我国健康产业链的全景规划。2020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在疫情防控的紧急关头出台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健全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目标,为我国医药产业链从研发到生产、流通提供了政策激励。
为此,应利用当前凝聚的“全民共识”推进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发挥疫苗研发与中西医药生产的协同效应,汲取印度与以色列等医药仿制国家的药品专利规制与生产经验,尽快构建并提升我国医疗卫生和健康产业的全行业产业链。
[9]新浪财经新闻,参见中石化硬核转产燕山石化为了口罩半月建座厂[R/OL](2020-03-05)[2020-05-08].http:// finance.sina.com.cn/roll/2020-03-05/doc-iimxxstf67205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