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政治精英的形成机制:政治忠诚、市场能力与社会资本 *

作者:庄玉乙 胡蓉  2021-09-15 14:37  新传播    【字号:  

什么人会成为农村的政治精英?沿循政治精英形成的三维路径,本文分析了政治忠诚、市场能力和社会资本与农村政治精英形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利用对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1047位村民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发现,政治忠诚方面,党员身份和较高的政府信任度有助于个人成为农村政治精英。市场能力方面,良好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所赋予的劳动潜能、家庭经济情况对成为村干部有显著性影响。社会资本方面,父辈不同职业类型对子女能否成为村干部影响显著,亲朋等社交资本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和社会精英可以有效地转变成或被吸纳成政治精英,标志着中国农村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政治生态体系。


(一)政治忠诚与农村政治精英的形成

表2中的模型2考察了政治忠诚与政治精英之间的关系,政治面貌是中共党员的村民成为农村政治精英的发生比(odds ratio)是普通村民的12.8倍(e2.551=12.821)。在选拔政治精英的过程中,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村民确实更容易获得青睐。政府信任度方面,其对因变量影响显著为正,表明对政府有更高信任度的村民,其成为村干部的几率也更大。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较高者,本身更愿意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在受到上级赏识和经过忠诚标准考察之后,政党对这种“忠诚”进行反馈,吸纳这些怀有忠诚信仰的积极分子到相应岗位上[35]。并且,这些村民在成为村干部后,可能因为日常的工作原因产生更强的政治效能感,反过来也会推高他们的政府信任度。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探究政治忠诚对于成为不同层级的农村政治精英的影响(见表3),结果表明政治面貌对村支书、村主任和一般村干部效果均呈显著影响但是存在一定差异。同等条件下,相对非中共党员,中共党员担任村支书的发生比是26.9倍(e3.292 );担任村主任的发生比是11.33倍(e2.427 ),担任一般村干部的发生比是15.04倍(e2.711 )。当选村支书对政治忠诚度要求最高,要成为一名村支书,党员的政治身份是项基本条件,其必须时刻保持党政思想方面的正确性和前瞻性。比较而言,村主任和一般村干部的政治面貌要求并没有这样严苛,村主任为党员的发生比倍数甚至竟低于一般村干部为党员的倍数。这似乎不符合一般逻辑,然而在时下经济发展为首要导向的农村中,这并不难理解。村主任通常由上级和地方上联合进行提名工作,再经民众投票产生。许多致富能手由于个人能力突出,被组织上和村民寄予带动大家一起致富的厚望,因而被提名,而这些致富能手许多过去是个体经营者、商人和企业家,许多人在当选村主任前尚未入党。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