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政治精英的形成机制:政治忠诚、市场能力与社会资本 *

作者:庄玉乙 胡蓉  2021-09-15 14:37  新传播    【字号:  

什么人会成为农村的政治精英?沿循政治精英形成的三维路径,本文分析了政治忠诚、市场能力和社会资本与农村政治精英形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利用对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1047位村民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发现,政治忠诚方面,党员身份和较高的政府信任度有助于个人成为农村政治精英。市场能力方面,良好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所赋予的劳动潜能、家庭经济情况对成为村干部有显著性影响。社会资本方面,父辈不同职业类型对子女能否成为村干部影响显著,亲朋等社交资本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和社会精英可以有效地转变成或被吸纳成政治精英,标志着中国农村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政治生态体系。


五、结论

基于对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等地1047位村民的问卷调查,本文探究了政治忠诚、市场能力和社会资本与农村政治精英形成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党员身份、良好的教育背景、家庭经济情况、父母背景、朋友亲戚网络关系等对农村政治精英的形成有显著影响,且这些影响因素对于不同类别的农村政治精英的侧重点不同。政治忠诚方面,中共党员成为村干部的概率更高,对政府有更高信任度的人成为农村政治精英的概率更高。个人的市场能力方面,受教育水平越高,家庭年总收入越高,成为农村政治精英的概率也越高。职业类型中,有管理背景的企业人员是政治吸纳的青睐对象,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等)较少因担任政治精英而转换职业轨道。私营企业主等获得一定成就的经济精英成为农村政治精英的现象,较多发生在担任村主任的类别中。这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农村治理和农民的认识随着时代发展发生了变化,乡镇和村民们对农村经济发展与自身利益的一种期待与要求,推动了经济能人走上村政的前台。社会资本方面,父亲的职业背景对子女的职业选择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相较于村主任和一般村干部,村支书对是否有干部亲戚及朋友数量等人际网络交往的要求更高。从本文的发现来看,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和社会精英可以有效地转变成或被吸纳成政治精英,这标志着中国农村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政治生态体系。

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收集样本量的过程中,多集中于在东、中部地区的南方农村省份,对北方省份的抽样少有涉及。问卷样本量的扩充和地区间样本平衡是未来研究需要改进的方向。此外,农村地区的阶层流动情况以及政治精英的生成机制等问题在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随着时代推进也会有新现象的出现,这些都值得未来持续深入研究。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