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性与能动性*

作者:德莫特·莫兰著 罗志达译  2020-09-02 10:37  新传播    【字号:  

“具身性”现象是现象学运动长期聚焦的一种心智现象,它与“意向性”、“交互主体性”等议题一起构成了现象学的核心论域。


梅洛-庞蒂以及更为一般的现象学传统都拒绝关于人类的经典的二元论描述,也即用身体和灵魂来描述;也拒绝狭隘的自然主义科学研究,也即将身体整个限制于自然科学的话语之内。相反,他们更倾向于承认交互主体性与社会性的首要性。人类总是存在于一个已然被构成的社会世界之内,也即海德格尔所称的“常人”的世界,一个匿名的公共空间,其中语言之匿名的、集体的公共性则构成了一个绝佳的例子。严格来说,一如胡塞尔指出,不存在“初民”(first humans)—人类总是作为社会和共同体的成员而被遇到。

对于现象学而言,身体主体的统一性与可塑性乃是至关重要的。一如梅洛-庞蒂在其突破性的《感知现象学》(1945)中写道,

灵魂与身体的统一不是两个相互外在之物(主体与对象)的聚合,用任意的命令而组合在一起。它在生存运动的每时每刻都被实行(enacted)。(PP,第88~89页,第105页)

梅洛-庞蒂继续将身体当作了一个“主体—客体”(sujet-objet)(PP,第95页,第111页),它被投射到世界之中,并且触摸着它,与之互动。尽管人们并不总是理解:梅洛-庞蒂自己极富影响力的讨论很大程度上乃是受到他对胡塞尔《观念》II解读的启发,并且本质上也是对后者的一种创造性再造。梅洛-庞蒂极为倚重胡塞尔对回返性(reflexive)的“触摸—被触”关系的分析[1]

胡塞尔与梅洛-庞蒂都想要克服内在于经验心理学传统之中的自然主义偏见,特别是当时的行为主义[2]以及继承自英国经验主义的“感觉主义原子论”(这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于布伦塔诺的分析之中)。自然主义现今在科学以及科学哲学当中差不多就是一个教条。因此,重要的是理解人类生活世界之中的身体经验为何不能被自然主义的第三人称描述所把握[3]

事实上,胡塞尔现象学一开始采取这种对“身体”(Leib)的研究,一部分是为了回应19世纪后期流行于刚刚诞生的经验心理学之中的讨论,因而还部分地受限于其语言—尽管他对身体的解释已经彻底地摆脱了心理—物理的解释。就此而言,胡塞尔的资源包括古斯塔夫·费希纳(Gustav Fechner)的“心理物理学”(它本身是发展自韦伯(Weber)关于不同感性刺激的可感知程度的心理学规则)[4]、冯特的“生理心理学”[5]以及特别地,他导师布伦塔诺的“描述心理学”(也即与发生心理学或生理心理学相对立的“描述心理学”)。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本身受到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De anima)的深


[1]参看D. Moran,‘Phenomenologies of Vision and Touch: Between Husserl and Merleau-Ponty’, in Richard Kearney and Brian Treanor, eds, Carnal Hermeneutics,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15; Filip Mattens,‘Perception, Body, and the Sense of Touch: Phenomenology and Philosophy of Mind’, Husserl Studies, 2009 vol. 25, pp. 97–120.

 

[2]参看M. Merleau-Ponty, La Structure du comportement(Paris: PUF, 1942), trans. A.L. Fisher, The Structure of Behavior, Boston: Beacon Press, 1963.

 

[3]参看D. Moran, ‘Defending the Transcendental Attitude: Husserl’s Concept of the Person and the Challenges of Naturalism’, Phenomenology and Mind, 2014, pp. 37–55.

 

[4]Gustav Theodor Fechner, Elemente der Psychophysik, Leipzig: Breitkopf und Härtel, 1860.

 

[5]Wilhelm Wundt, Grundzüge der physiologischenPsychologie, 2 volumes (Leipzig, 1873/1874); trans. E. B. Titchener, 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London: Allen, 1904.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