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反思性的儒学”—以梁漱溟思想中的“他者性”和“作为生活的儒教社会主义”为中心*

作者:[韩]赵京兰  2021-08-12 17:59  新传播    【字号:  

本文在五四脉络中分析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笔者将书中出现的梁漱溟的儒学定义为“反思性的儒学”。“反思性的儒学”若要成立,需要两个条件:“他者性”和“作为生活的儒教社会主义”。这两个因素能够把儒学和现实日常连接起来,可以全面审视中国的生活规范。有了反思的力量,儒学才能成为“可持续的儒学”。梁漱溟构想的“反思性的儒学”具有让人们对资本主义以及作为制度的社会主义从根本进行反思的力量。“反思性的儒学”是在梁漱溟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契机接纳西方这一他者,进而重新认识儒教的价值的过程中诞生的。利用这一概念,梁漱溟在20世纪初期就明确认识到,中国只能走向与西方“不同的现代”。他在五四运动局势下就中国的新的近代表现出的问题意识,到了21世纪的今天也没有得到解决。他的问题现在仍有效。这也是我们需要在21世纪重新召唤梁漱溟的“反思性的儒学”的原因所在。


当1915年左右以《新青年》为中心爆发新文化运动的时候,梁漱溟基本上没有反对《新青年》集团的主张。只是他比新文化运动集团的问题意识更进一步,承认东方文化的彻底失败,并在此基础上质问东方应该怎么做。需要转变,但有前提。该承认的要承认,然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在此之后,他不停地学习和思考东西问题。只有经过承认失败、直视自我的两个阶段,才能对自己和他者的问题进行哲学性研究。至此,他采取的态度是对中国和西方的“双重否定和双重肯定的态度”。“反思性的儒学”就是这样在对东方和西方都开放的态度中得以诞生的。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