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乡土小说中农民性观念的现代嬗变*

作者:廖斌  2021-08-30 15:17  新传播    【字号:  

新世纪乡土小说抒写了农民性观念的现代嬗变。随着现代性在乡村楔入和现代传媒及消费主义影响,进城与在乡农民的性观念表征为从正统、保守、禁锢、压抑到解压、复苏、宽容、开放的特征,农民对“身体”有了审美眼光与自主支配;城市商业文化、畸形发展观、性解放思想进一步催生“性”的商品交换逻辑,加剧乡村性泛滥与放纵,性/爱分离,乡村正义伦理趋于崩解,呈现混乱与失范的面向,显示了乡村心态和农民行为的两极化、两面性、过渡化的复杂样貌,乡村内外交困、形神俱散。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性叙事聚焦“人性关怀”和“社会反思”主题,与当下社会转型耦合、与时代变迁同构。

[摘 要]新世纪乡土小说抒写了农民性观念的现代嬗变。随着现代性在乡村楔入和现代传媒及消费主义影响,进城与在乡农民的性观念表征为从正统、保守、禁锢、压抑到解压、复苏、宽容、开放的特征,农民对“身体”有了审美眼光与自主支配;城市商业文化、畸形发展观、性解放思想进一步催生“性”的商品交换逻辑,加剧乡村性泛滥与放纵,性/爱分离,乡村正义伦理趋于崩解,呈现混乱与失范的面向,显示了乡村心态和农民行为的两极化、两面性、过渡化的复杂样貌,乡村内外交困、形神俱散。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性叙事聚焦“人性关怀”和“社会反思”主题,与当下社会转型耦合、与时代变迁同构。

[关键词]新世纪乡土小说 农民 性观念 现代嬗变

[中图分类号] I207.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3575(2020)01-0126-10

著名社会学家周晓虹指出,“30多年的巨变,在整个社会发生结构转型的同时,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发生了令人惊异的转型。像社会结构的转型一样,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变化不仅范围广、影响深,而且因其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和独特性给中国人民五千年的精神嬗变历史打上鲜明烙印。”[1]乡土中国及其子民是这一激剧转型的最主要人群和受冲击最深的主体,其精神世界的变迁和价值观念之位移,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化的得失成败,因而,研究乡村农民的精神嬗变抑或说“现代体验”显得极为重要。但一直以来,农民的“脱贫致富”、“乡村发展”是最大的政治话语,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农民成为被代表和被言说的对象,其现代体验往往被简单化约为“现代意识”“主体意识”,缺乏细分与针对性体察,作为一种大体量的“社会心态”“现代体验”,其中,新世纪乡土小说在关注乡村外在变革的同时,是否抒写了农民之于现代化的“焦虑”与“怨恨”?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社会整体转型过程中,除了对工业文明器物的“怨羡”与不懈追求之外(王一川语),农民还遭遇了怎样的观念嬗变和内在冲突,这又如何刷新着乡土中国及其子民的价值结构和文化心理?本文就新世纪乡土小说中农民“性观念”之现代体验做一梳理。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一般项目“转型视域下新世纪乡土文学与农民现代体验研究”(15BZW042)的阶段性成果。

[1]周晓虹:《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理解社会变迁的双重视角》,《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