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乡土小说中农民性观念的现代嬗变*
作者:廖斌 2021-08-30 15:17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新世纪乡土小说抒写了农民性观念的现代嬗变。随着现代性在乡村楔入和现代传媒及消费主义影响,进城与在乡农民的性观念表征为从正统、保守、禁锢、压抑到解压、复苏、宽容、开放的特征,农民对“身体”有了审美眼光与自主支配;城市商业文化、畸形发展观、性解放思想进一步催生“性”的商品交换逻辑,加剧乡村性泛滥与放纵,性/爱分离,乡村正义伦理趋于崩解,呈现混乱与失范的面向,显示了乡村心态和农民行为的两极化、两面性、过渡化的复杂样貌,乡村内外交困、形神俱散。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性叙事聚焦“人性关怀”和“社会反思”主题,与当下社会转型耦合、与时代变迁同构。
面对盖房的诱惑,父亲只要能获取金钱,女儿的贞洁、名声,全家人的节操、人格都可以出卖。无独有偶,孙惠芬的《天河洗浴》(《山花》,2005年第6期)中,母亲竟然也怂恿女儿去从事不正当职业。
学者周晓虹强调:“‘中国体验’既包括积极的心理体验,也包括消极的心理体验,前者诸如开放、流动、竞争、进取、平和、包容……后者诸如物欲、拜金、浮躁、冷漠、缺乏诚信、仇富炫富……人格的边际化或社会心态的两极化恰是中国体验的最重要特点。”[18]由此观之,古老中国乡村的子民,从老到少,男人或女子,父辈或子辈,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不管压抑、艳羡或者放纵,确然在现代化推使下,他们的性观念走上一条禁锢—窥探—蠢动—尝试—开放的路径,这或许是乡村现代转型所赋予他们最真切的“两极化”体验与心态吧。
[18]周晓虹等:《中国体验:全球化、社会转型与中国人的心态嬗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