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乡土小说中农民性观念的现代嬗变*

作者:廖斌  2021-08-30 15:17  新传播    【字号:  

新世纪乡土小说抒写了农民性观念的现代嬗变。随着现代性在乡村楔入和现代传媒及消费主义影响,进城与在乡农民的性观念表征为从正统、保守、禁锢、压抑到解压、复苏、宽容、开放的特征,农民对“身体”有了审美眼光与自主支配;城市商业文化、畸形发展观、性解放思想进一步催生“性”的商品交换逻辑,加剧乡村性泛滥与放纵,性/爱分离,乡村正义伦理趋于崩解,呈现混乱与失范的面向,显示了乡村心态和农民行为的两极化、两面性、过渡化的复杂样貌,乡村内外交困、形神俱散。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性叙事聚焦“人性关怀”和“社会反思”主题,与当下社会转型耦合、与时代变迁同构。


1980年代,“现代”以其不言自明的“先进”、“科学”登陆中国,在乡村长驱直入,作为强势话语涤荡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改变农民从内到外的一切。性学家李银河在《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一书中说:“近十多年,我国经历了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的大变革,人们在性爱婚姻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2]的确,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所写的1970年代,“自由恋爱”被视为洪水猛兽而被严防死守,在“非虚构”作品《大地上的亲人》(黄灯)所描述的1980年代初期,湖北凤形村的一个姑娘因为亲娘责怪她不该在未婚夫家多待一会儿,为自证清白,这个坚守传统婚恋观与性观念的姑娘投水自杀。但是,仅仅几年的光景,婚姻自由、未婚同居已经广为接受。[3]因此,在乡土中国,自古以来农民对于“性”的封闭与宽容、保守与开明、压抑与挣脱,展现了乡土中国真实的性状况,是乡村多面向的复杂景观之一。这其中,改革开放之后,现代性在乡土中国的“攻城掠地”带来的农民“性观念”的开化、启蒙,却是前所未有的。古人云,食色性也。性,是人类生存和繁衍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人们生活世界不可或缺然而又是最为隐秘的部分。无论民间如何以隐晦的方式,诸如“二人转”的调情逗乐、传播荤段子等方式表达遐思和欲求,不管人们怎样讳莫如深隐藏“性”,指证“性事”的“肮脏”、“危险”,“性”仍然是当代中国乡村转型最具表征意义的部分之一,展示了乡村子民体味现代“旋涡中的一切”的喜怒哀乐、甜酸苦辣。


[2]李银河:《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年,第4页。

[3]黄灯:《大地上的亲人—一个农村儿媳眼里中的乡村图景》,台海出版社,2017年,第60页。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