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内涵辨析与新时代要义

作者:黄月细 聂英华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等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刻揭示和高度概括。从整体性与基础性相统一的角度全面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把握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要义,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指引、“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个维度的道德要求和“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深刻认识“立德树人”内涵和本质的内在要求,对促进新时代高校承担这一崇高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无不重视德才兼修、德智体美诸育并举。事实上,人才培养必定是系统工程,是学校所有学科、课程、部门、院系的综合发力和综合结果,并不允许教育的“条块化”分割,所培养之人才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从教育的本质看,“立德树人”既是一个发展性概念,又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其所说之“德”并非仅仅指“道德品质”,而是指包含了一个人所有品德、学识、才能、本领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其本质包含了德才兼备、身心和谐、人格健康的人才标准。换言之,通常所说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都是为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各项教育都应受到重视,它们形成教育的合力,指向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才有德、有体有魄的活生生的人,这样的“全人”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真谛。因此,虽然在教育实践分别实施了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学科和课程,但它们之间并不应截然分开,这些不同门类的教育综合作用于人才的培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然而,相当一段时期内,在部分教育者头脑中形成了一种固化思维,认为智育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德育负责学生的品德,体育负责学生的体质,美育则负责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以考试分数决定升学与否的体制局限,其中又以在智育和德育关系上的思维固化最为严重。这种思维在高校则表现为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分离,一些专业课教师认为自己只负责传授专业知识,而德育则应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并且对德育的理解又往往局限于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与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创新创造意识和个性心理品质无关。如此一来,学生素质的培养不仅基本上处于割裂状态,而且德育长期地被“窄化”“虚化”和“边缘化”。显然,若如此理解,“立德树人”的使命和目标恐怕就与专业教学关系不大了。这种看法既与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的要求不相符,也有违教育的本质和初心。

总之,教育作为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高尚事业,所有教育内容、教学环节、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立德树人”并不仅仅是德育的责任,单纯的德育也无法担负起这一重任。因此,必须对“立德树人”进行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方才符合教育的本质与使命。若对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进行人为切割并赋予其不同的任务,一方面肢解了教育,违背教育初衷;另一方面也会置德育教育于尴尬之地,即理论上赋予其过高的地位而实际上却又被置于边缘化处境。只有对“立德树人”教育本质和使命进行整体性的理解,才能扭转把专业教育与德育割裂开来理解的误区,改变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专业教育与德育“两张皮”现象,真正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