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特区经济结构变化对广东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作者:杨新洪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三个地市凭借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华侨众多的地理人脉优势,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经济特区。三个经济特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进出口和常住人口等统计数据显示,经济特区建立40年(1980—2019年)来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和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内外需求稳定增长、城乡发展差距缩小、人口规模及素质的大幅提高等,都成为了当地乃至全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经济特区也面临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挑战,这对政策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契机、推动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建设、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地探索发展道路,这也将为广东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三)城乡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经济特区各城市发展影响力不同,城市间发展差异日渐突出。近年来,随着深圳城市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已成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核心区发展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肩负新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任。其城市发展及城市建设经验,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成功经验和示范。珠海从注重污染治理等具体生态环保工作,到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谋划,探索和实践了城市生态文明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道路,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环境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珠海模式。同时,珠海也需抓住加强与澳门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的历史机遇。汕头城市发展则承担着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东翼重大引擎等使命。2019年,深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珠海和汕头的1.16倍和4.27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珠海和汕头的1.2倍和2.3倍。 [11]

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较为缓慢。三大经济特区中,珠海、汕头的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较少。2018年,珠海、汕头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0,475元和14,054元,汕头低于全省1,357元。2019年,珠海、汕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9%和3.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和1.1个百分点;同年,珠海、汕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069元和17,735元,比2014年增长58.0%和58.5%,低于全省4.3和4.8个百分点。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