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特区经济结构变化对广东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作者:杨新洪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三个地市凭借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华侨众多的地理人脉优势,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经济特区。三个经济特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进出口和常住人口等统计数据显示,经济特区建立40年(1980—2019年)来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和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内外需求稳定增长、城乡发展差距缩小、人口规模及素质的大幅提高等,都成为了当地乃至全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经济特区也面临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挑战,这对政策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契机、推动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建设、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地探索发展道路,这也将为广东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投资关键性基础性作用持续显现。改革开放初期,集中力量建设深圳经济特区,首创利用外资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通过特殊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国外特别是港澳资金进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5]1980—1992年,是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发展期,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投资带动投资快速增长,经济特区投资占全省的比重由1980年的10.6%提高到1992年的29.4%;年度间波动幅度较大,其中1986年下降13.0%,1992年增速高达102.4%。1992—2012年,投资进入纵深发展时期,第二产业投资带动投资总量继续扩大,增幅波动明显减少。其中,2002年突破千亿元,到2012年,达3713.97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稳定在20%左右。2012年以后,投资结构进入优化期,高端产业及第三产业补短板投资力度加大,投资规模创新高,2015年投资总量突破五千亿,2018年突破万亿元 (见表4)。投资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生积极影响,到2019年,经济特区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达39.6%,高于全省11.7个百分点。

image.png

image.png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