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政治哲学阐幽

作者:郑 开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  

黄老政治哲学特征鲜明:既有别于老子无为政治哲学,也不同于庄子致力于浑沌与秩序之间的思考张力,更迥异于孔孟以来儒家德政理想。


根本原因就是它完成了道家化之淬火。黄老之为(或被称之为)黄老,正由于它依据道家(老庄)哲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并使自身的思想学说和理论条理化、系统化,最终发展为一个具有思想内核、学术特点的学派—而且几乎就是最宽泛、最复杂意义上的学派。就是说,黄老思潮的渊源虽然可以追溯到老子生活的年代之前,然而黄老学真正的发展契机还是老庄哲学。虽然具有某种“兼综”“杂糅”的特点,其理论基础仍在于道家哲学(老庄)。简言之,思想史料里出现的所谓“黄老意”,既可以说是“道德之意”(老庄哲学的核心内容)的嗣响,同时又踵事增华、推陈出新,开出了新的生面,比如说把“道德之意”与“刑名之术”结合起来。从思想史角度分析,流脉复杂的黄老学派千变万化不离其宗,其根本宗旨就是帝道而已;所谓“帝道”一方面是王道、霸道之外的政治哲学新思维,另一方面也是以道法之间为自己的思想空间,以内圣外王之道作为自身的理论结构[1]。因此我们接下来拟围绕着“帝道”及其“皇帝王霸”政治哲学思考模式、“道法之间”的思想空间、“抱道执度”的内容实质等问题,展开分析和阐释。

其次,经典(包括文献和思想各个层面)诠释乃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法门,因此历史线索(脉络及谱系)以及文献资料(著作及著作残篇)之梳理与分析乃是黄老学研究的重要前提[2]。说起黄老学的历史源流,不少学者遵信《史记·乐毅列传》的记载[3],我却认为,这条孤零零的史料太局限了,尚不足以揭示黄老学的梗概。实际上,《庄子·天下》《论六家要旨》《汉书·艺文志》都提示了若干线索,而蒙文通早已据之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了[4]。我的浅见是,黄老学研究的线索存在于以下几个事实当中:《天下》篇提及的学者大部分是稷下先生;《管子》诸篇可能出于稷下先生之手;[5]齐国稷下学宫乃战国中期学术思想之重镇,从思想文化差异性角度看,齐文化与鲁文化、稷下学与儒学反差明显。既然如此,我们当然有充分的理由认为稷下学是黄老学承前启后、异军突起的重要契机。也就是说,稷下先生如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驺衍、驺奭、荀卿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以及宋钘、尹文、彭蒙、季真等(《庄子》之《天下》《则阳》、《汉书·艺文志》),都可以归诸宽泛意义上的黄老学派,而荀况弟子、法家宗师韩非亦浸淫于黄老思想;当然还应该包括不少深受黄老学濡染的儒家学者,以及那些匿名的思想家。

黄老文献资料的情况尤其复杂。除了稷下先生的传世著作及其残篇而外,《汉志》列于“法家”的《管子》其实是黄老学派最重要、最集中的文献汇集;传世本《管子》和马王堆出土的黄老古佚书(唐兰认为它是《汉志》著录的《黄帝四经》,魏启鹏以为应该定名为《黄帝书》)几乎就是最重要的黄老政治哲学之渊薮。另外,《汉志》诸子略道家部分所列的几种“排头书”都是举足轻重的黄老学著作。[6]比较棘手、比较复杂的是《庄子》(特别是外杂篇中的几篇文献)《文子》《韩非子》(尤


[1]郑开:《黄老的帝道:王霸之外的新思维》,《道家文化研究》第30辑,中华书局,2016年。

 

[2]郑开:《黄老道家的文献与思想:以稷下学为中心》,《齐文化与稷下学论丛》,齐鲁书社,2018年。

 

[3]《乐毅列传》篇末载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

 

[4]蒙文通:《略论黄老学》,《古学甄微》,巴蜀书社,1987年,第250~281页。

 

[5]刘节最早指出《管子》四篇(《心术》上、《心术》下、《内业》和《白心》)是一组道家文献。郭沫若又试图论证《管子》四篇出于宋钘、尹文,(《青铜时代·宋钘尹文遗著考》)蒙文通则指出它们可能出于田骈、慎到。(《古学甄微》)裘锡圭根据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即唐兰所谓《黄帝四经》、魏启鹏所谓《黄帝书》),分析指出:《管子》四篇更可能出于田、慎学派,与蒙文通之说不谋而合。(《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与“道法家”—兼论〈心术上〉〈白心〉为慎到田骈学派作品》,《中国哲学》第2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

 

[6]7李零:《兰台万卷:读〈汉书·艺文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第84~86页,第90~91页。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