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网格化管理的两种代表模式及其比较分析—以北京市东城区与广东省深圳市为案例*

作者:张彰  2021-08-10 11:25  新传播    【字号:  

网格化管理作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是推进全民共建共享、推动社会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抓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得到充分发展,相关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本文选取了其中两种有代表性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东城模式与深圳模式,综合运用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在目标建构、运行方式、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审视,并基于此对于网格化管理的制度逻辑、存在问题及可能前景进行探究,以期探索完善网格化管理的思路与方向。


其次,网格化管理的行政化弊端明显,实际运行低质、低效。网格化管理将管理链条进一步下沉,从(市)区到街道,再到社区延伸至网格,实际上形成了四级管理体系。管理层级过多,必然造成信息沟通不畅、回应性降低、推诿塞责等现象发生,不可避免地沾染科层制弊病。条块分割、条块关系不畅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网格员、社区居民、职能部门之间关系并没有完全捋顺。许多居民对网格员队伍了解不多,甚至缺乏信任;职能部门对于网格员上报的问题存在回避、推诿的态度,影响了基层问题“发现—上报—处理”机制的效果。无论是深圳市还是北京市东城区,网格“一站多能,一人多职,一格多元”的现象均比较明显。网格员身份定位模糊,他们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事业单位人员,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临时性维稳队伍,也不是志愿性服务团体,而是通过公开招考,并与社区网格化管理分中心签订劳动合同的合同工。加上责任大、权力小,责权不对等,工作复杂繁琐,薪酬待遇偏低,相当一部分网格员把网格工作当成“跳板”,1-2年找到新工作后就会离开。总体而言,网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这极大地影响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于是,基层政府为了维持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不得不在人财物各个方面加大投入,这极大增加了管理成本。另外,各类管理事务均下沉至网格,造成了现实中的管理功能泛化。无论是“条条管理”,还是“块块管理”,网格都作为行政管理序列的末梢,不仅承接社区街道和条管部门下派的工作,还要处理各类临时性、应急性任务。如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格七员”模式,7类管理人员涵盖了党务、行政、司法、治安等多方面,他们执行基层政府的行政指令、履行政府的管理职能,已经具有了基层党政组织的特点。管理功能泛化导致了管理效能降低,同时也弱化了居委会、社会组织等主体的自治作用。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