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网格化管理的两种代表模式及其比较分析—以北京市东城区与广东省深圳市为案例*

作者:张彰  2021-08-10 11:25  新传播    【字号:  

网格化管理作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是推进全民共建共享、推动社会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抓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得到充分发展,相关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本文选取了其中两种有代表性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东城模式与深圳模式,综合运用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在目标建构、运行方式、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审视,并基于此对于网格化管理的制度逻辑、存在问题及可能前景进行探究,以期探索完善网格化管理的思路与方向。


2.服务与管理相结合  在网格化管理实践过程中,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不断增强,长期以来的“维稳”“管控”思维逐渐失灵,而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由“精细化管理”走向“精细化服务”成为了基层治理的必由之路,进而推动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和转变。例如,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自2011年起就实施了亲情服务“6S”工作法,凡在网格内的居民都能享受“新婚送祝福、满月送生肖、生病送关怀、困难送温暖、生日送寿面、亡故送挽联”等六项亲情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充分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完善网格基础信息档案的同时,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深圳市着力加强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社区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家园网和社区基金会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一站式”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3.管理流程再造  传统上,各行政部门、层级林立,碎片化运行,造成各自为政、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和管理失位缺位现象。职能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无法迅速回应并有效解决突发事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不可避免陷入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对于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无法做到有效回应。为了克服原有的条块弊端,网格化管理进行了系统性的流程再造。在组织体制方面,建立了“两个中心”,即监督中心与指挥中心,以实现管办分离。监督中心负责接收网格员上报的社情民意并移转至指挥中心,以及对事件处置情况的评估考察;指挥中心则是接收监督中心反馈的问题,并指挥调度专业人员解决这些问题。设置监督、指挥两个中心,是网格化管理流程显性化的组织保障,有利于明晰职责、强化监督、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管理流程而言,可以概括为发现、立案、派遣、处置、核查、结案等六个环节。网格员在发现辖区内待处理的社情民意后,直接拍照并通过数据终端上传至监督中心,由监督中心进行甄别、立案,并将相关案卷批转到指挥中心,再由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归属分派至相应专业部门进行现场处理。专业人员处理完毕后,向指挥中心报告处理结果并由指挥中心反馈给监督中心。监督中心派出网格员进行现场核查,通过对比处置前后的信息,就可以对整个处理流程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价。整个过程形成闭环,责权清晰、监督严格、反馈及时,减少了很多人为因素的干扰,以实现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快速处置。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