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网格化管理的两种代表模式及其比较分析—以北京市东城区与广东省深圳市为案例*

作者:张彰  2021-08-10 11:25  新传播    【字号:  

网格化管理作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是推进全民共建共享、推动社会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抓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得到充分发展,相关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本文选取了其中两种有代表性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东城模式与深圳模式,综合运用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在目标建构、运行方式、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审视,并基于此对于网格化管理的制度逻辑、存在问题及可能前景进行探究,以期探索完善网格化管理的思路与方向。


通过比较网格化管理的两种模式可以看出,无论是“东城模式”还是“深圳模式”,都不寻求突破现有政治与行政管理体制框架。在同时具备网格化管理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二者目标存在差异,即“东城模式”侧重维稳,而“深圳模式”偏向服务。由此带来两地推进网格化管理的具体运行方式有所不同。然而,这两种模式都面临着管控导向严重、行政化弊端明显、信息的采集与利用问题突出等问题。因而在加强基础信息系统与网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由“被动”走向“主动”、提升回应性应成为网格化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文军.从单一被动到多元联动—中国城市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完善[J].学习与探索,2012(2)。

[2]杨宏山,皮定均.构建无缝隙社会管理系统—基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5)。

[3]杨锦炎.论社会管理创新的动力—基于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个案分析[J].武陵学刊,2013(1)。

[4]李友梅.中国社会管理新格局下遭遇的问题—一种基于中观机制分析的视角[J].学术月刊,2012(7)。

[5]竺乾威.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从“无缝隙政府”到“网格化管理”[J].公共行政评论,2012(2)。

[6]林雪霏.政府间组织学习与政策再生产:政策扩散的微观机制—以“城市网格化管理”政策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5(1)。

[7]唐皇凤,吴昌杰.构建网络化治理模式:新时代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优化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9)。

[8]赵强.制度压力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扩散?—以城市网格化管理为例[J].公共行政评论,2015,8(3)。

[9]蔡玉卿.网格化管理视角下社会监督的逻辑、困境与超越[J].行政论坛,2018(4)。

[10]陈柏峰,吕健俊.城市基层的网格化管理及其制度逻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No.229(4)。

[11]向春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18个经典案例[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12]阿格拉诺夫,麦圭尔,李玲玲.协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新战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3]欧文·E·休斯著,彭和平,周明德.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4]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D.埃格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5]詹姆斯·C·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6]胡重明.网格化社会治理:研究回顾与新的议程[J].行政论坛,2017(3)。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