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勒东“娜嘉”形象的虚构、真实与文学史传统

作者:耿波 张安琪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娜嘉”是谁?这构成了《娜嘉》这部作品的核心问题。“娜嘉”有三重存在:在文学作品中,她是形象模糊、言语错乱的形象;在传记中,她是出没无常、社会地位模糊的“雷奥娜”,而在整个法国20世纪的社会大环境中,“娜嘉”又是一批处于劳动边缘、无所事事的女性们。“娜嘉”的三重存在,都以“非现实性”为共同点。通过“娜嘉”,超现实主义表明了他们对日常生活的基本态度。

到此,我们可简单回顾下我们最初的问题,“娜嘉”是谁?通过上述分析,娜嘉实际上具有三个存在,即作品的、传记的、社会的。雷奥娜从一个广泛的巴黎底层边缘女性群体中脱离,走在布勒东游荡必经的街道上,“偶然”地成为他命中注定会遇到的缪斯娜嘉;经过布勒东的回忆,娜嘉从布勒东生命里真实的、奇妙而不幸的情人,变成经典文本《娜嘉》中的幽灵。这三个存在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非现实感。这个非现实感的基础在于娜嘉的社会属性,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她属于“不事生产”的群体,她生产上的游离性造成其个人历史的“不可捉摸”,最终带来文本中“娜嘉是谁”的本质问题。

布勒东的同伴纳维尔曾在信中写道,“他和娜嘉之间那几近公开的关系体现了超现实主义运动中狂热的情感的核心。如果没有这些内容,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意义就会变得苍白。”[44]对于一位超现实主义创作者来说,神秘女性带来的爱情与欲望相交融的炽烈而神魂不安的状态,能帮助他打开启示的大门。通过与娜嘉的交往和游荡,布勒东打开了大都市日常生活的里层,使小说呈现为“对一座躁动不安的城市、一个鬼魂缠身的巴黎市内部的文化人类学的探索与研究。”[45]可以说,女性成为超现实主义者进行精神漫游、破译城市各种错综复杂的符号的钥匙。布勒东对于“娜嘉”的书写,既是文学性,又是传记的、历史的。这截然不同于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所要求的“文学”与现实的区别,三者混同在一切,表达了超现实主义文学对日常生活的“雄心壮志”:要将日常生活过成超现实主义的文本!


[44][法]皮埃尔·代克斯:《超现实主义者的生活(1917-1932)》,第209页。

[45][以]海姆·芬克尔斯坦:《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想中的电影银幕》,张爱东等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98页。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