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勒东“娜嘉”形象的虚构、真实与文学史传统

作者:耿波 张安琪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娜嘉”是谁?这构成了《娜嘉》这部作品的核心问题。“娜嘉”有三重存在:在文学作品中,她是形象模糊、言语错乱的形象;在传记中,她是出没无常、社会地位模糊的“雷奥娜”,而在整个法国20世纪的社会大环境中,“娜嘉”又是一批处于劳动边缘、无所事事的女性们。“娜嘉”的三重存在,都以“非现实性”为共同点。通过“娜嘉”,超现实主义表明了他们对日常生活的基本态度。


二、与布勒东交往的真实“娜嘉”

仅通过文本分析,无法得出娜嘉是谁,所以要打破文本的封闭性,从作者的创作经历、意图来寻找答案,这不得不回到他的生平中。通过布勒东对于创作意图和经过的解释,以及玛格丽特·波奈及后来研究者的史料记载,布勒东在1926年确实与一位名叫雷奥娜的女子有过短暂交往。真实历史中的娜嘉浮现了出来。布勒东在序言中提到,《娜嘉》是对生活的一次真实记录,是将“玻璃房”的自己展示给人看,是一次“道德的暴露”。而娜嘉是真实存在的,“我坚持要求讲出人物的真实名字,我坚持只对那些像大门敞开一样的书籍感兴趣。”[19]“我可能只是一个完全惊魂失魄的见证人”[20],“也许随处会出现一两个错误或极小的纰漏,甚至会混淆,或者真诚的遗忘,从而在我所讲述的事情中,留下一丝阴影,但从整体上来讲,绝对是可靠的。”[21]他提到,这不仅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讲述,也是一次精神分析的经验。研究者对布勒东的生平的记录表明,布勒东所言非虚,娜嘉确有其人其事。接下来的梳理综合地参考了亨利·贝阿尔的《布勒东传》、皮埃尔·戴克斯《超现实主义者的生活(1917-1932)》以及乔治·塞巴格的超现实主义年谱,这三者在不同程度上参考了玛格丽特·波奈在上世纪80年代对于雷奥娜的研究。

根据亨利·贝阿尔和皮埃尔·戴克斯、玛格丽特·波奈等人对布勒东的生平研究揭示,娜嘉的真实原型名叫雷奥娜·卡米耶·吉斯莱娜·D(Léona Camille Ghislaine D),于1902年出生于里尔近郊工人区。雷奥娜的父亲出身富裕家庭,先当印刷工人后经销木材,然而不善经营花光了家产,她的母亲是比利时人,在二女儿出生前她一直是机械工。雷奥娜曾在1920年18岁的时候生下一女,3年后,她将女儿托付给父母,只身去了巴黎。1926年10月4日,雷奥娜与布勒东在拉法耶特街上的一个教堂前邂逅了,两人感受到彼此的吸引而结识。在一家露天咖啡馆坐下来。雷奥娜也不问布勒东什么就介绍了自己的来历,和一位大学生的交往历史。在雷奥娜的讲述里,她和大学生彼此相爱,但为了不使大学生为难,她决定离开他,并来到巴黎。而这段情感经历的真相更为残酷,她的确遇到了一个大学生,大学生却因雷奥娜已有私生女的缘故不辞而别。雷奥娜说了自己的名字,“娜嘉”,因为在俄语中,Nadja是希望一词开头的几个字母。有研究者证实,娜嘉并非希望一词的开头,因为拼写并不符合,这其实是同时期一位芭蕾舞演员的名字(布勒东后来还与之有书信往来)。但布勒东即使在后来的修订中,也没有改变或解释过娜嘉的名字。接下来,雷奥娜讲起自己的父亲母亲,自己在巴黎的游荡生活,以及自己的健康状况。


[17][18][19][法]安德烈·布勒东:《娜嘉》,第36,38,42页。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