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勒东“娜嘉”形象的虚构、真实与文学史传统

作者:耿波 张安琪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娜嘉”是谁?这构成了《娜嘉》这部作品的核心问题。“娜嘉”有三重存在:在文学作品中,她是形象模糊、言语错乱的形象;在传记中,她是出没无常、社会地位模糊的“雷奥娜”,而在整个法国20世纪的社会大环境中,“娜嘉”又是一批处于劳动边缘、无所事事的女性们。“娜嘉”的三重存在,都以“非现实性”为共同点。通过“娜嘉”,超现实主义表明了他们对日常生活的基本态度。


第二、非理性的人物语言。引发读者对娜嘉形象的感知混乱的,除了娜嘉反复、矛盾、模糊的外貌,还有娜嘉非理性的“胡言乱语”。娜嘉缺少文化修养,但对诗歌尤其是反叛、晦涩的超现实主义诗歌体现了惊人的直觉。在阅读布勒东《迷失的脚步》中引用雅里的诗时,“她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一片森林的幻觉。她看到诗人走近这片森林,仿佛她在远远地跟着他:‘不,他只在绕着森林转。他进不去,他没进去。’”[8]布勒东说,“她从每个词中都能看出它所要求的智慧与准确的悟性”[9]。布勒东欣赏并好奇娜嘉对超现实主义作品的感受力,他像实验一样记录下娜嘉在阅读作品时产生的想象和幻觉。在交谈中,娜嘉偶尔迸发的话语本身就是一种自由写作,或是“恰好”应征了布勒东思想的哲思。娜嘉写下这样的句子:“面对神秘。石头人,理解我”[10]“狮子的爪子拥抱葡萄树的乳房”[11]“我要触摸一根被泪水染湿的手指的宁静。”[12]娜嘉随手写下的这些句子和超现实主义诗歌异曲同工,最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意象破碎,只能从在昏眩中预感到一些不确定的链接。“那是你我的思想。看看它们(水柱)全都来自哪里,一直可以上升到哪里。当它们落下时,又是多么美丽。然后它们马上就又融合在一起,它们被同一种力量带起,又是同一股冲劲和分射,这一坠落……就这样,永无休止。”[13]娜嘉对于水柱这一意象的描述被布勒东认为是预言,他刚刚从一本1750年出版的书中读到相同的话,而娜嘉是绝不可能知道的。

娜嘉喜欢重复“火之手”这个影像,“火”与“手”两个毫无意义关联的意象鲜见地结合在一起。结构语言学的观点认为,所有语言单元在人的理性活动下有机结合,有序、协调地运转,然后产生意义。但在娜嘉的言语中理性被赶下圣坛,各语言单元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得松散,这些语言单位之间差异巨大,毫无关联性,却突兀地并置在一起。在句子层面,娜嘉也缺少逻辑和连贯性。布勒东对此有极大的触动,在他看来,这种语言的非理性的结合具有惊奇的美感,这种生活方式本身就是超现实主义。娜嘉长期处于幻觉之中,有时觉得自己扮演过《可溶解的鱼》中的通灵人,有时又认为自己曾是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尼特身边的随从。她经常突然开始描述幻觉场景,这些场景有些是被所见所闻触发的现实场景的折射,有些干脆是预言,她将幻觉讲述、绘成画面或飞快写成句子。这些表现与娜嘉介于清醒和疯狂之间的精神状态有关。在超现实主义者布勒东眼中,娜嘉的精神错乱固然是一种病症,但更重要的是它使人的存在成为一种创作,精神错乱拓宽了认识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日常现实对意识的影响和控制,通过言语和绘画表现幻觉,挖掘神秘错乱的梦境和潜意识,这正是超现实主义者推崇的精神真正自由的活动。


[8][9][10][11][12][13][法]安德烈·布勒东:《娜嘉》,第87,87,128,128,128,100页。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