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国家现代化*—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5年发展回溯

作者:凌佳亨 喻修远 梁丽芝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存在双重意蕴,一是物质现代化,即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二是治理现代化,即国家能力、制度体系的现代化。理清国家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可以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生原由及发展历程中加以考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设立以来便天然承载了国家现代化的使命,其生成及发展同样存在现代化的双重意蕴,在物质经济与治理经验层面均促进了国家现代化要素的增长。作为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选择,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利用后发优势进行外来技术本土化的制度尝试,是地方经济适应型行政体制的局部探索,是经济特区成功经验下的制度推动,更是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理论下的产业承接与市场需要。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5年来的发展进程中,衍化出了摸索发展、规范发展、高速发展、转型发展四个时期,并深刻蕴含了从西方化到本土化,从借鉴摸索到转型创新的逻辑主线。


4.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转型发展时期

2013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进入严冬期,我国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在这样的世界经济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并同全球经济环境紧密相连的国家级经开区也开始步入转型发展时期。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13]作为发展理念上的新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开区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着重体现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上。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要求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变为速度与质量并重,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追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原来的过分依赖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转向提高自身竞争优势,依靠自身特有竞争优势谋求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成为了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思想,也成为我国经开区转型发展时期的重要理论支撑。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级经开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努力把国家级经开区建设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14]并从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绿色集约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对经开区的转型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新发展理念,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内外部环境的变迁都为经开区的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动力,呼唤着经开区转型发展时代的到来。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