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国家现代化*—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5年发展回溯

作者:凌佳亨 喻修远 梁丽芝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存在双重意蕴,一是物质现代化,即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二是治理现代化,即国家能力、制度体系的现代化。理清国家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可以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生原由及发展历程中加以考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设立以来便天然承载了国家现代化的使命,其生成及发展同样存在现代化的双重意蕴,在物质经济与治理经验层面均促进了国家现代化要素的增长。作为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选择,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利用后发优势进行外来技术本土化的制度尝试,是地方经济适应型行政体制的局部探索,是经济特区成功经验下的制度推动,更是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理论下的产业承接与市场需要。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5年来的发展进程中,衍化出了摸索发展、规范发展、高速发展、转型发展四个时期,并深刻蕴含了从西方化到本土化,从借鉴摸索到转型创新的逻辑主线。


2.经济先行与制度先行:现代化的时序选择

在经济与制度的耦合之中,现代化路径上的时序选择到底是经济发展先行,还是率先实行制度创新以促进经济发展?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是从早期资本原始积累开始现代化进程,随后通过自下而上形成制度压力使政府被动进行制度创新赋予合法性,是一种经济先行、制度随后的现代化时序。而我国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的实践证明了后发型现代化道路适用于制度先行的现代化时序,国家首先通过制度层面的创新,设立特殊的行政区划,给予特殊的权力(下放审批权等),以制度创新培植经济发展的土壤,由经济发展助力可持续的制度创新及治理创新。诚然,不仅是国家级经开区,像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等,1978年以来的系列制度创新由农村到城市,由特定地区试点再到国家整体布局,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先行的现代化方式。也正是得益于对后发国家现代化时序的正确选择,我国作为世界现代化舞台上的后来者,通过建设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行改革开放,开展系列制度改革,有力实现了多个维度的现代化目标,并积累了宝贵的现代化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四、结语

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决策,离不开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国家级经开区作为系列制度创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理解我国的经开区,就无法理解改革开放,更遑论总结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中国话语和中国经验。35年来的历史已经表明,国家级经开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细察国家级经开区的产生、发展及其经验,其为了国家的现代化而产生,推动着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伴随着国家的腾飞式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的道路优势、制度优势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彰显,也正逐渐从世界现代化舞台中的一个后来者、追赶者转变为一个赶超者乃至领头者,而要深入理解我国的现代化之路,国家级经开区又是若隐若现、不可或缺的一把“钥匙”。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