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应用佛学思潮—从梁启超与章太炎佛学救世思想之比较视角
作者:方映灵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佛学在中国近代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佛学救世是近代中国的一股思潮。本文选取梁启超、章太炎作为分析对象,试图通过对他们佛学救世思想的比较分析,揭示近代中国思想家如何从自身的思想背景和学术素养出发,选取与应用佛学。本文力图在分析过程中从更广泛的时空范围里去考察,将论题与弗兰西斯·培根、康德、桑塔耶那、马克斯·韦伯等近代西方相关思想家的思想相映照,希冀由此对整个近代中国应用佛学思潮,以及对梁启超章太炎佛学救世思想能有一个更清晰地把握和客观地评价。
尽管如此,章太炎与费尔巴哈的无神教还是在本质上与意义上有重大差别,这种差别体现在:费尔巴哈建立新宗教毋宁说是宗教的一种异化,这种异化,使费尔巴哈的新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启蒙的意义与价值;而章太炎建立宗教则是宗教的一种同化,这种同化使章太炎的无神教不但不具有启蒙的价值,而且是要把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带进一种宗教的蒙昧。我们不能忘掉这一现实背景:费尔巴哈所生活的是一个素有宗教传统的社会,而章太炎所生活的则是一个宗教不普及的国家。因此,前者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是敲开原有宗教外壳,从中超出来理性的审视原有的一切信仰,他提出新宗教是彻头彻尾的宗教改革,是传统宗教的革新与转化。而后者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是原有理智清醒态度的继续,是从外剥开宗教的外衣并审视呈现在面前的这一切。但他由此觉得宗教哲学就是哲学,佛法不是宗教,要“放大眼光,自由研究”[10],甚至最终要建立新宗教来作为救世是工具。
应该指出,章太炎所推崇的唯识教决不是无神教,它的重要学说—阿赖耶识“种子”说,就是一种灵魂说。章太炎以不崇拜外在的人格神作为无神论的主要依据,他说:“佛法中原说六亲不敬,鬼神不礼,何曾有崇拜鬼神的事实?明明说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便礼佛念佛等事,总是礼自己的心,念自己的心,并不在心外求佛。”[11]其实,不在心外求佛,不崇拜外在的人格神,并不等于否定神的存在。佛法作为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基于佛教的基本前提,是为佛教的确立服务。因此,它必然与佛教整体一起,把承认超自然神灵的存在作为自己不言而喻的前提。普列汉诺夫曾经指出:“在佛教中关于人同神的关系的观念具有极为独特的形式,但是,……并不等于排除了它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关于神和一般精灵的观念”,“事实上,佛教承认无数神和精灵的存在。”[12]这对唯识宗来说当然也不例外。
[10][11]章太炎:《论佛法与宗教、哲学以及现实之关系》,《中国哲学》第六辑,三联书店,1981年。
[12]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5卷,第4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