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应用佛学思潮—从梁启超与章太炎佛学救世思想之比较视角

作者:方映灵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佛学在中国近代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佛学救世是近代中国的一股思潮。本文选取梁启超、章太炎作为分析对象,试图通过对他们佛学救世思想的比较分析,揭示近代中国思想家如何从自身的思想背景和学术素养出发,选取与应用佛学。本文力图在分析过程中从更广泛的时空范围里去考察,将论题与弗兰西斯·培根、康德、桑塔耶那、马克斯·韦伯等近代西方相关思想家的思想相映照,希冀由此对整个近代中国应用佛学思潮,以及对梁启超章太炎佛学救世思想能有一个更清晰地把握和客观地评价。


五、结论:佛学救世与历史回声

马克斯·韦伯曾提出历史的多因论。他认为,历史的发展不只经济基础一个因素,而是除它之外,还有政治组织和当时占主要地位的宗教思想两个因素。这三种力量之间互相独立、不可取代,共同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他还认为,同样的经济基础可以有不同的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不仅仅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而且能促使经济形态发生改变。《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所阐明的正是宗教文化思想的作用问题。“韦伯《新教伦理》一书的特殊贡献在于指出,……加尔文派的‘人世苦行’,特别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34]

按照韦伯的这一理论,近代中国思想家们把救国救世之术导向宗教—佛教有其合理之处,也有其意义与价值。从近代历史上看,洋务运动可以说是注重了经济因素,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则注重的是政治组织方面的作用,而近代思想界的道德救世与佛学救世则注重的是宗教文化方面的力量。近代的有志之士是救国救世真理的探索者,他们从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一次次、一层层地探索着救国之路。从这来看,佛学救世思想在近代的出现不但是自然合逻辑的,而且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意义与价值的,而若按韦伯的理论,这种意义与价值可以与洋务运动和戊戌辛亥等量齐观。

不过,必须指出,近代佛学救世思想不能与韦伯的理论相提并论。首先,我们必须看到的是,佛教在中国近代的倡兴并不是为了直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为了政治变革—改良或革命。虽然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戊戌政变与辛亥革命可以说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治前提。但是,服务于政治目的毕竟与服务于经济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应该正是韦伯的理论前提与梁启超章太炎应用佛学出发点的不同。因为韦伯所探讨的是宗教文化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35]


[3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第443页。

[35]参见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黄晓京,彭强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