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应用佛学思潮—从梁启超与章太炎佛学救世思想之比较视角
作者:方映灵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佛学在中国近代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佛学救世是近代中国的一股思潮。本文选取梁启超、章太炎作为分析对象,试图通过对他们佛学救世思想的比较分析,揭示近代中国思想家如何从自身的思想背景和学术素养出发,选取与应用佛学。本文力图在分析过程中从更广泛的时空范围里去考察,将论题与弗兰西斯·培根、康德、桑塔耶那、马克斯·韦伯等近代西方相关思想家的思想相映照,希冀由此对整个近代中国应用佛学思潮,以及对梁启超章太炎佛学救世思想能有一个更清晰地把握和客观地评价。
业报轮回说是佛教的重要理论基石,我们只要援引东晋时王谧在其《答桓太尉》中的一段话,便可明了此点:“夫神道设教,诚难以言辞,意以为大设灵奇,示以报应,此最影响之实理,佛教之根要。今若谓三世为虚诞,罪福为畏惧,则释迦之所明,殆将无寄矣。”可见,因果报应是佛教的实理和根要,佛教经典为阐明这一要义而花尽笔墨,乃在情理之中。梁启超晚年说过:“七千卷大藏经,也只说明这点道理”,[5]可说抓住了这一根本。早年说过:“其通三乘摄三藏而一贯之者,惟因果之义,此义者,实佛教中小大精粗无往而不具者也”(《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也理解得透彻。由此,梁启超非常赞赏这一学说并实用主义地运用到他的改良主义政治思想中去,他运用“业力不灭公例”诠释新民说,运用“因果感召丝毫不能假借”论证改良政治主张。可以说,佛教业报轮回说在梁启超的新民说和改良主义主张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0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