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应用佛学思潮—从梁启超与章太炎佛学救世思想之比较视角

作者:方映灵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佛学在中国近代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佛学救世是近代中国的一股思潮。本文选取梁启超、章太炎作为分析对象,试图通过对他们佛学救世思想的比较分析,揭示近代中国思想家如何从自身的思想背景和学术素养出发,选取与应用佛学。本文力图在分析过程中从更广泛的时空范围里去考察,将论题与弗兰西斯·培根、康德、桑塔耶那、马克斯·韦伯等近代西方相关思想家的思想相映照,希冀由此对整个近代中国应用佛学思潮,以及对梁启超章太炎佛学救世思想能有一个更清晰地把握和客观地评价。


在梁启超看来,“凡一国之强弱兴废,全系乎国民之智识与能力;而智识能力之进退增减,全系乎国民之思想;思想之高下通塞,全系乎国民之所习惯与所信仰。”(《论支那宗教改革》)“国民之所习惯与所信仰”就是他所称的“国民性”,改造这种“国民性”正是梁氏新民说的中心主题与最终目的。他认为,“国民性”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元气”;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立国立民的根本:“国所与立者何?曰气而已。”梁氏认为,国民的这种元气“非一朝一夕之所可致,非一人一家之所可成,非政府之力所能强迫,非宗门之教所能劝导”(《国民十大元气论》),它是由众生业识熏结而成。这种业识是一种“不死之物”,是一种灵魂,也就是佛教的“羯磨”。羯磨是变化无常、刹那生灭的一切万象中永不消灭的东西,它除了个体自作自受外,还相互之间互相影响,结成整体,在整体上因果连续,递演无穷。换言之,“今日我辈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感一想,而其影象,直刻入此羯磨总体之中,永不消灭,将来我身及我同类受其影响,而食其报。”(《余之死生观》)正因为羯磨这种因果相续、时空熏习关系,因此,要改造国民性,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以图在未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好的社会习俗、一种新的国民性:“学道者,一当急造切实之善。因以救吾所居之器世间之堕落。”如果我们能“递续不断”的“造善因”,那么“吾国遂可以进化而无穷”(《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国家将因此得到拯救且日益昌盛。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