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应用佛学思潮—从梁启超与章太炎佛学救世思想之比较视角

作者:方映灵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佛学在中国近代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佛学救世是近代中国的一股思潮。本文选取梁启超、章太炎作为分析对象,试图通过对他们佛学救世思想的比较分析,揭示近代中国思想家如何从自身的思想背景和学术素养出发,选取与应用佛学。本文力图在分析过程中从更广泛的时空范围里去考察,将论题与弗兰西斯·培根、康德、桑塔耶那、马克斯·韦伯等近代西方相关思想家的思想相映照,希冀由此对整个近代中国应用佛学思潮,以及对梁启超章太炎佛学救世思想能有一个更清晰地把握和客观地评价。


应该指出,也许梁启超“转回到宗教”还带有信仰主义的色彩并日益加深,但章太炎对于佛学则完全是一种非信仰主义的理智态度,这种态度与桑塔耶那极为相似。桑塔耶那是一个无神论者,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天主教徒。“他抛弃天主教的神学,但是对于它的宗教仪式的诗意和礼节却深感“喜悦”[22]。而章太炎也是个无神论者,同时又对佛法“深感喜悦”,并由此想建立无神教。他也是以一种道德的尺度来对待宗教,认为“世间道德,皆由宗教引生”(《建立宗教论》)。“若没有宗教,这道德必不得增进。”(《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他还觉得,“欧美各国的宗教,只奉耶稣基督。虽是极其下劣,若没有这基督教,也断不到今日的地位。”(《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宗教在章太炎看来对于社会具有关键作用。因此章太炎认为,佛教是与中国的习俗“相宜”的宗教,对于“民德衰颓”的近代中国,佛教能“以勇猛无畏治怯懦心,以头陀净行治浮华心,以惟我独尊治猥贱心,以力戒诳语治作伪心。”(《答梦庵》)在他看来:“欲兴民德,舍佛法其谁归?”“作民德者,舍此无他术也。”(《答梦庵》


[22]M·怀特:《分析的时代》,杜任之主译,商务印务馆,1987年,第48页。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