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应用佛学思潮—从梁启超与章太炎佛学救世思想之比较视角
作者:方映灵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佛学在中国近代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佛学救世是近代中国的一股思潮。本文选取梁启超、章太炎作为分析对象,试图通过对他们佛学救世思想的比较分析,揭示近代中国思想家如何从自身的思想背景和学术素养出发,选取与应用佛学。本文力图在分析过程中从更广泛的时空范围里去考察,将论题与弗兰西斯·培根、康德、桑塔耶那、马克斯·韦伯等近代西方相关思想家的思想相映照,希冀由此对整个近代中国应用佛学思潮,以及对梁启超章太炎佛学救世思想能有一个更清晰地把握和客观地评价。
总的说,从一般的角度来看,梁启超章太炎佛学救世论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启示着我们:一方面,宗教—佛教中含有诱人的东西,如佛法的哲学思辨性,以及普度众生、勇猛无畏的宗教伦理等;另一方面,在注重科学、注重物质基础的同时,应注重文化思想道德的力量与建设。前一方面也正是桑塔耶那所说的,这就是,宗教含有人类社会所必需的东西,对它不应“板着脸孔”,韦伯所提出的观点也无疑包含了这一层意思。而后一方面,历史已让“五四”新文化运动明确地承担起这个责任,梁启超的“道德革命”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中心问题之一。在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文化建设问题也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但是,从具体的时代角度来看,我们则应该明白,中国的近代是启蒙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在一个本非宗教传统之国倡导宗教,这无疑是把人们引向新的蒙昧。其次,他们所谓的“民德衰颓”与“兴民德”,其出发的基点与所持标准是需要探讨的。特别是章太炎,完全持着传统社会的标准来衡量近代的道德现象,把主张竞争和注重功利等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全说成是恶德恶俗。他解释道:“至所以提倡佛学者,则自有说。民德衰颓,于今为甚,姬、孔遗言,无复挽回之力,而理学亦不足以持世。且学说日新,智慧增长,而主张竞争者,流入害为正法论;主张功利者,流入顺世外道论。恶慧既深、道德日败。矫弊者,乃憬然于宗教之不可泯绝。而崇拜天神,既近卑鄙;归依净土,亦非丈夫斡志之事。欲趋东土,使比丘纳妇食肉,戒行既亡。尚何足为轨范乎?自非法相之理,华严之行,必不能制恶见而清污俗。”(《人无我论》)出发点的错误无疑把章太炎带上反时代发展潮流之路,而佛学理论的应用则显然使他走得更远。最后,至他鼓吹起“五无”的彻底虚无主义,他的理论便完全走向了反面,救世说变成了寂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