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应用佛学思潮—从梁启超与章太炎佛学救世思想之比较视角
作者:方映灵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佛学在中国近代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佛学救世是近代中国的一股思潮。本文选取梁启超、章太炎作为分析对象,试图通过对他们佛学救世思想的比较分析,揭示近代中国思想家如何从自身的思想背景和学术素养出发,选取与应用佛学。本文力图在分析过程中从更广泛的时空范围里去考察,将论题与弗兰西斯·培根、康德、桑塔耶那、马克斯·韦伯等近代西方相关思想家的思想相映照,希冀由此对整个近代中国应用佛学思潮,以及对梁启超章太炎佛学救世思想能有一个更清晰地把握和客观地评价。
一、导论:论题的提出
大量历史资料表明,佛学在中国近代思想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许多近代著名思想家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章太炎等等,都研习过佛学,并深受佛学思想的影响。正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说:“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佛学已成为近代思想界的一股“伏流”。他们或把佛学思想融纳进自己的思想体系,为自己的思想体系的建构服务(如康有为的“大同说”,谭嗣同的“仁学”等);或把佛学思想作为理论工具,为自己的政治主张作论证(如梁启超的改良主义)。他们有的以自己对佛学的理解,从佛学立场来解释现实问题(如章太炎);有的则以自己的现实需要应用发挥佛学(如梁启超)。梁启超曾说过,康有为对佛学是“以已意进退佛说”(《清代学术概论》),而谭嗣同的“仁学”是“应用佛学”(《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其实,从近代整个思想界来讲,许多著名思想家都是“以已意进退佛说”,都是“应用佛学”,这其中便包括梁启超本人。
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是救国救世的思想家。佛学在近代之被“应用”的重要意义与主要特征在于,它被作为救世救国的思想工具。由于日渐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的思想家力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古今中外的思想理论,拯救危难的国家。他们对于本国的传统学术思想采取经世致用的态度,而对于外来的思想文化则可以说是拿来主义的实用态度。佛学之被利用成为救世学说,总的来说是佛学的某些思想与思想家们的现实需要相适合。具体地说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佛学的普度众生、勇猛无畏等思想与他们的英雄主义气概、主观心力的强调相适合(如道德救世);另一方面,佛学复杂多样的派别主张、精致的抽象思辨与思想家们各自的理论兴趣、学术倾向等相吻合(如章太炎与法相唯识宗)。
[1]楼宇烈:《中国佛学与人文精神》,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