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亚视域看郑成功形象的“中华”意识之争

作者:张崑将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本文分析郑成功在东亚区域的多元历史形象,并扣紧这些形象本身所带有的“中华意识”之课题,折射出这个“中华意识”既复杂又富辩证性的论争现象。本文发现在日本意向中的郑成功形象,有两个不同阶段,其一是殖民台湾前的江户日本及明治中期,具有“大和魂”精神的日本武士男儿形象,另一则是殖民台湾后将“延平郡王祠”改为“开山神社”,想要移转“中华心”成为“大和魂”形象。本文最后在结论中,指出处于诡谲变化的东亚局势中,如何找出一条东亚共性的沟通联系纽带,可从郑成功这位特具“东亚性”的历史人物找到借镜之策。


四、郑成功“奉明正朔”在朝鲜士大夫引起的激荡

朝鲜王朝在明清鼎隔之际,面对华夷之辨的问题实比中国及日本更为复杂,主要不是只有朝鲜本身选择“华”或“夷”的问题,更在于涉及宗主国是“华”或“夷”的问题。朝鲜在他们所谓“丙子胡乱”(1636~1637)事件中,被迫弃明降清,须奉清政府为正朔、称臣跪拜,但偏偏清帝国又是一个旧宗主国所称的“胡虏”“奴酋”“虏夷”,引起诸多儒臣的论辩与争议,因此华夷之辨在朝鲜乃成为一个极端复杂的课题。[45]这个问题的复杂也在于明帝国并没有马上覆亡,还有南明政权持续抗清,更有明郑势力在台湾奉明正朔,使得朝鲜儒臣对于要否继续“奉明正朔”这个议题特别敏感。黄宗羲在《赐姓始末》中,对郑成功的评价是尚以维持明朝正朔肯定郑成功偏安台湾,可惜成功其子郑经对内虽奉正朔,对外自称“东宁国”,故黄宗羲称其不能申大义于天下。[46]不过,“奉正朔”在当时明帝国灭亡之际,除了对海外中国遗民意义甚大以外,对“正朔”尚存于台湾而兴起无比感动者,当属朝鲜。


[45]关于朝鲜华夷之辨,可参拙著:《朝鲜阳明学者郑霞谷与朱子学者闵彦晖的华夷论辨》,《域外汉籍研究》第19集,2019年。

[46]黄宗羲在《赐姓始末》最后如是评论明郑政权:“史臣曰:郑氏不出台湾,徒经营自为立国之计,张司马作诗诮之;即有贤郑氏者,亦不过跻之田横、徐市之间。某以为不然!自缅甸蒙尘以后,中原之统绝矣;而郑氏以一旅存故国衣冠于海岛,称其正朔。在昔有之:周厉王失国,宣王未立,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上不系于厉王、下不系于宣王,后之君子未尝谓周之统绝也。以此为例,郑氏不可谓徒然,独怪吾君之子匿于其家,而不能奉之以申大义于天下!愚闻海外尚多人物,当必有说以处此。”《赐姓始末》,第7~8页。按:明郑政权在郑成功亡后,继任者郑经“对内奉正朔”,对外称“东宁国”,在1669年郑经在给满清的官员率泰的书信中说到:“曩岁思明之役,不佞深悯生民疾苦暴露、兵革连年不休,故遂全师而退;远绝大海,建国东宁,于版图疆域之外,别立乾坤。自以为休兵息民,可相安于无事矣。”第33页。文中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意谓对内奉南明永历帝正朔,对外则以独立的东宁国称之。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