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亚视域看郑成功形象的“中华”意识之争

作者:张崑将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本文分析郑成功在东亚区域的多元历史形象,并扣紧这些形象本身所带有的“中华意识”之课题,折射出这个“中华意识”既复杂又富辩证性的论争现象。本文发现在日本意向中的郑成功形象,有两个不同阶段,其一是殖民台湾前的江户日本及明治中期,具有“大和魂”精神的日本武士男儿形象,另一则是殖民台湾后将“延平郡王祠”改为“开山神社”,想要移转“中华心”成为“大和魂”形象。本文最后在结论中,指出处于诡谲变化的东亚局势中,如何找出一条东亚共性的沟通联系纽带,可从郑成功这位特具“东亚性”的历史人物找到借镜之策。


郑成功(1624~1662)的形象在东亚地区,因其时空环境与政治文化认同的复杂性,常有被“脉络性转换”的情形,各取所需,展现多元辩证的现象。[1]在日本,郑成功形象被刻意弱化中华意识,强化日本的大和魂意识。在朝鲜,对郑成功的评价则褒贬不一,朝鲜儒者在肯定了郑成功继续奉明正朔之余,不忘批评郑成功杀害鲁王,虽然历史证明郑成功杀鲁王一事是讹传,但朝鲜士人特注意此事,关注的依然是皇明政权的延续,从而并没有特别期待他的反清复明。在中国,郑成功成为近代革命反清保种的形象,中国的革命成功也波及当时被日本殖民的台湾知识分子,台湾史学家连横(1878~1936)特撰文遥告郑成功,希望台湾也能早日脱离异族的日本统治,回归中华祖国怀抱。至于郑成功在台湾,堪称最多元也最两极,清朝末期钦差大臣沈葆桢(1820~1879)恢复了郑成功在台湾的祭祀,立了“延平郡王祠”,但在20年后却成为日本殖民政府的“开山神社”,多少也助长了郑成功庙宇在台湾民间的信仰。台湾光复后,郑成功又名正言顺地恢复了延平郡王祠,蒋介石在历史的轮转中好像扮演着第二个郑成功。郑成功在两岸所出现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张力,黄俊杰称是“离心力”与“向心力”的交互作用与推挤的中心点,是400年来台湾史的一大主题。[2]

当然,郑成功在台湾民间也早成了神,民间流传玉皇大帝在今年将轮到郑成功接位,2019年10月举行了登基大典。一个郑成功,不仅在两岸之间热闹非凡,放大视野来看,更在东亚放光发热。本文特别着重郑成功在东亚区域的多元历史形象,并扣紧这些形象本身所带有的“中华意识”之课题,折射出这个“中华意识”既复杂又富辩证性的论争现象。


[1]有关“脉络性转换”系黄俊杰教授近几年来,针对东亚文化交流过程中所提出的方法论课题,参氏著:《东亚文化交流史中的“去脉络化”与“再脉络化”现象及其研究方法论问题》,《东亚观念史集刊》,2012年第2期。此文对“脉络性转换”有如下定义,是指将异地传入的文本、思想、法政制度或经贸规范加以“去脉络化”,再予以“再脉络化”于本国情境之中,以融入于本国的文化风土或政经制度之中。本文用之于历史人物形象之转换。

[2]黄俊杰:《历史意识与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的展望》,氏著:《战后台湾的转型及其展望》,台大出版中心,2006年。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