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规划的“以美育代宗教”

作者:单世联  2021-08-30 15:17  新传播    【字号:  

蔡元培所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理念与实践,不但有效地配合了20世纪初的“非宗教运动”,也有力地提升了文艺在现代中国的独特地位,且与当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化产业”等文化行动直接相通。作为一项现代规划,“以美育代宗教”蕴含着价值分化、信仰自由和人道主义三个原则,而其成立与否关系到对宗教在中西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宗教与道德及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的判断。蔡元培的现代立场、道德关切和民族情怀表达了自觉的现代诉求,也忽视了宗教的终极关怀和精神价值及其顽强生命力。在主流知识分子的集体参与下,此项规划塑造了现代文化对宗教的冷漠心态,其影响至深且远。


从立场上看,蔡元培把美育当作解决现实问题的手段,其论有自觉的功利主义性质。蔡元培是一个革命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美育思想并非形而上的哲学,而是现代中国的一剂药方:“我以为吾国之患,固在政府之腐败与政客军人之捣乱,而其根本则在于大多数之人皆汲汲于近功近利,而毫无高尚之思想,惟提倡美育足以药之。”[63]蔡元培是以反功利的美育来救治现代中国的功利主义,所以也是一种功利主义,是一种追求民族文化更新、国家社会进步的功利主义。不独蔡元培为然,现代中国所有的美育思想,都有以丰富人性来改良社会、以美化人心来净化社会的实际考虑。现代中国面临文化失序、价值混乱、政治不上轨道的现实困境,以至于诗人郭沫若也把美育视为社会改造工程的项目之一:“我们中国现在弄得这般糟……政治的不完美,科学的不发达……固然是重大原因,而艺术的衰亡、堕落,也怕是最大的原因之一。美的意识的麻痹,怕是空前未有的。”[64]着力发掘美育的道德伦理内涵,强调甚至夸张艺术的社会功能,是现代美育思想的主要特点。蔡元培认为教育的任务不只是培养健全人格,还具有发展“共和精神”、培养公民道德、推动国家进步的使命。在这种功利主义驱使下,蔡元培也就无法从容把握宗教所蕴含的人类的“最高的理想”以及认定这理想的“直观方法”。[65]


[63]蔡元培:《在天津车站的谈话》(1919年5月10日),《蔡元培全集》第3卷,第630页。

[64]郭沫若:《文艺之社会使命》(1925年5月18日),《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205页。

[65]参见屠孝实:《科学与宗教果然不两立么?》(1922),唐晓峰、王帅编:《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第49~51页。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