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规划的“以美育代宗教”

作者:单世联  2021-08-30 15:17  新传播    【字号:  

蔡元培所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理念与实践,不但有效地配合了20世纪初的“非宗教运动”,也有力地提升了文艺在现代中国的独特地位,且与当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化产业”等文化行动直接相通。作为一项现代规划,“以美育代宗教”蕴含着价值分化、信仰自由和人道主义三个原则,而其成立与否关系到对宗教在中西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宗教与道德及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的判断。蔡元培的现代立场、道德关切和民族情怀表达了自觉的现代诉求,也忽视了宗教的终极关怀和精神价值及其顽强生命力。在主流知识分子的集体参与下,此项规划塑造了现代文化对宗教的冷漠心态,其影响至深且远。


第三,人道主义。

为什么用美育而不用“艺术”?蔡元培解释说,美育的范围大于艺术,“美育是广义的……美育是活动的”,[17]蔡元培所说的“美育”,就是广义的“美”,因其重在教育、重在美之作用,故说“美育”。对人的教育要通过美和艺术而不是通过宗教,正是一种人道主义。“人道主义”与“神道主义”相对立。以美育代宗教,就是由“神道”而“人道”。所以蔡元培说:“夫人道主义之教育,所以实现正当意志也。而意志之进行,常与知识及感情相伴。于是所以行人道主义之教育者,必有资于科学及美术。”[18]对他来说,提倡人道就要反对宗教。因为“现今各种宗教,都是拘泥着陈腐主义,用诡诞的仪式,夸张的宣传,引起无知识人盲从的信仰,来维持传教人的生活。这完全是用外力侵入个人的精神界,可算是侵犯人权的”。[19]美育不是传统儒家的“诗教”、“乐教”,而是有现代人性意识支撑的“辟人荒”的文化工程。

现代美育的提倡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尊重个性和人权,他们多有现代心理学的训练和研究。自19世纪末美学开始“由下而上”的转向之后,心理学逐步介入美学,王国维在率先引进西方人文研究时,也引进了西方心理学。现代心理学不但是一般意义上的尊重感情活动,而且把活动本身视为人的一种内在要求。王国维就接受了麦独孤等人的动力心理学观念,强调“夫人心本以活动为生活者也。心得其活动之地,则感一种之快乐,反是则感一种之苦痛”。[20]王国维的教育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然常本于人心之上,故不可不加以心理学之研究。此定教育之目的时,心理学所以不可缺也。”[21]朱光潜对精神分析、实验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有专门研究,也接受了麦独孤的研究结论。[22]把心理学引进美育,更具体地表明美育与个体感性的关系,表明人道主义须落实到个体的心灵活动和情感需要之中。蔡元培在莱比锡大学期间,正是冯特在该校创立“科学心理学”的鼎盛时期。作为冯特研究所唯一的中国学生,蔡元培“尤注重于实验心理学及美学,曾进实验心理学研究所,于教员指导之下,试验各能感觉之迟速、视后现象、发音颤动状比较表等”。[23]回国后,蔡元培成为中国心理学的倡导者和支持者,也使用其心理学知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


[17]蔡元培:《美育代宗教》(1932),《蔡元培全集》第7卷,第370页。

[18]蔡元培:《华法教育会之意趣》(1916年3月29日),《蔡元培全集》第2卷,第382页。

[19]蔡元培:《非宗教运动—在北京非宗教大同盟讲演大会的演说词》(1922年4月9日),《蔡元培全集》第4卷,第591页。

[20]王国维:《人间嗜好之研究》(1907年5月),《王国维遗书》第3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83年,第579页。

[21]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1903),佛雏校辑:《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52页。

[2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936),《朱光潜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311页。

[23]蔡元培:《传略(上)》(1919年8月),《蔡元培全集》第3卷,第670页。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